第583章有人泄秘 (第2/2页)
事情是这样的,这个何可志在拉古乡派出所工作期间,因妻子不在身边,后与乡政府所在地一位年轻漂亮的寡妇李庆云发展成了情人关系。
早在十年前,城镇户口还很吃香,虽然没有了粮油补贴,但听起来也很好听呀,李庆云要何可志在不注销农业户口的前提下,为其本人办理了一个非农业户口,落户在拉古乡政府所在地的拉冬村。
随后,何可志以整理户籍为由,向拉冬村村委主任要了一张该村空白的公用笺,并将该村的公章留了下来,之后何可志在《唐平县农转非人员申报、审批表》上加盖了拉冬村村委会印章,并签署了同意迁出意见,以及加盖拉古乡派出所户口专章。随后,何可志办理了相应审批手续后,开具了户口迁移证,并到城关派出所办理了上户手续,致使假户口完成农转非审批程序。
虽然现在非农户口已经没有人希罕,但这件事情被举报出来以后,派出所民警何可志也一样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政法部门在开展严打公职人员违法乱纪的同时,唐平县建设农家乐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一幢两层楼的小型民房,从开工到建成,也就一个多月时间,只要有钱,进度很快。
按照当初张晓峰的规划,房子包给承建商的价钱是十五万,政府一幢补贴五万,以十万块钱卖给村民。这么低的价钱,村民应该愿意购买。那些实在没有钱的贫困户,可以免费搬进去住,但这个房子还是属于政府的,如果以后脱贫有钱了,可以再花钱买回来。
然而,第一期房子建好了以后,却没有人买,都在观望。原因是有不少村民在私底下里传言,上级部门拨了一大笔钱,村民住这个房子是不需要钱的。现在政府说要钱,是有的人想贪污村民应该得到的福利……
房子怎么能不要钱呢?这不是一张桌子,一张板凳,说送就送。这是个大工程,如果把房子都建完,总价得十五亿。
房子的建设,本来就是滚动式发展,建好第一期以后,把房子卖给村民,拿到钱,再建第二期。再有钱的承建商,流动资金也有限。如今第一期已经建好,承建商们等着拿到钱,才能继续建下去。
而张晓峰申请过来的补助款仅仅六个亿,再扣除政府平整土地的价钱,拉泥土去矿山的费用,剩下的资金,也就能付个零头吧。
当初张晓峰申请补助款的情况,只是在县常委会上说了,他还特别交待,这件事情别乱说出去,怕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猜测。可不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那么多县委常委,不可能都和张晓峰一条心。有的人,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但也只是慑于他的威望,不好明里作对罢了,可是却拦不住他们在暗地里搞小动作。谣言满天飞,便是明证。
有句话说得好,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出现这样的异数,张晓峰只有苦笑。他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给每一户村民解决房子的事情。那么大的资金缺口,又怎么解决呢?
遇到这么大的危机,张晓峰一时也拿不出好的办法,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苦思对策。
知道内情的一些县委常委,开始等着看他的笑话,等待着他的灰头土脸。不过,这件事情好在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他面临的危机,广大群众都在喜滋滋地盼望着天上的馅饼快点掉下来呢。
历来体制内的斗争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残酷程度比有血的战场毫不逊色。
平时里大家见面的时候都是笑呵呵的,显得很亲近,说出来的话都很贴心和温暖,但是一个眼神,一点小动作都能把人置于死地,而又让你分不清敌我。一旦遇到困难的时候,别想有人拉着你一把,不趁机踩你几脚,已经很有底线了。
所以,一切得靠自己冲出重围。
冲不出去的话,该承担的事情就自己承担,该负的责任就自己负责。
于是,张晓峰发出通知,把参加建房的几百个承建商和大小包工头召集到县政府会议礼堂开会。
他把他的设想和规划,向上级申请补助款的情况,以及现在面临的困难,都毫无保留地讲给这些商人们听,最后他诚挚地说:“由于我过于乐观,对困难估计不足,这个农家乐工程不得不中止,我对大家的承诺无法兑现,在此,我向你们道歉……”
说完,他站起来向台下的人三鞠躬!
整个会场陷入了长时间的寂静,没有人说话,就这么坐着,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