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省里还没琢磨明白,你小子先给办了 (第1/2页)
“那还等什么,咱们走吧。”
“暂时是走不了了。”
“为啥?”
许静顺着顾明的视线,看向另一头走来的一帮人,眉头微皱,“就因为他们?”
“呵,我可跟你不一样,我是吃这锅饭的。”
顾明说完,主动迎了上去。
对方可以不在乎公社干部,自己不能。
“小顾,那位就是省城的记者吧?听说这趟是专程来采访你的?”童书军率先开口道。
话语间的亲近,让一旁书记和主任都不由侧目。
“对,前段时间我趁下班的闲暇时间,写了篇稿子,侥幸被《长春》杂志选中。”顾明解释道。
他还特意提了是在下班时间,免得犯了后世大刘的错误。
大刘录制节目时自曝上班摸鱼写小说,被某国字号官微点名批评,从那以后再也不敢胡咧咧了,问就是下班写的。
书记和主任更是挑了挑眉毛,他们只知道自己下辖的生产队出了个作家。
没想到人就在公社内部。
“这是好事啊,像顾同志这种事例应该在咱们公社好好表彰宣扬,做好榜样作用……”书记开始长篇大论起来。
听得许静实在忍不住,开口道:“对不起,我得打断一下,我还有更重要的新闻要去采访,可能现在就要出发了,能不能让顾同志给我带带路?”
在得知了李虎和伊藤次郎的‘友谊’故事后,她早就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挖掘了。
书记被打断面色也丝毫不变,微笑道:“当然是许记者采访更重要,就不知道是什么新闻,还需要顾同志带路?”
实际上,公社干部们内心的警铃已然大作,就担心这新闻是负面的。
很多事情放在下面都不叫事情,但要是捅到上面,那就事大了。
“咳咳,这个其实是我们生产队的一个事情,我想起来觉得比较有意思就跟许记者讲了……”
顾明又把之前编的故事说了一遍。
听得书记等人是面露喜色,心潮澎湃,他们比许静这个记者还要敏感。
这哪是简简单单两个人的友谊?
分明是中日友好大势下的象征!
这波属于人在公社坐,功从天上来了。
作为始作俑者的顾明,此刻在众人眼中无异于祥瑞。
人家没进公社前,公社就不知道啥叫上新闻,现在呢,一来就是俩,还都是正面新闻。
“好啊,小顾,我们公社就需要你这种心思敏锐的人才。”书记由衷地感慨道。
这事换成别人可能就当作笑谈了,人家顾明就知道跟记者提出来。
“我进队以后都是童秘书照顾我,我有今天脱离不开他的教导。”
顾明这一句话,让在场几个干部看童书军的眼神都带上了羡慕。
毕竟有这么一句话,后续的功劳哪怕童书军不出面,也保管能分润一份。
只是站在最后的杨队长脸色略微有些不好看,可惜没人在乎她的感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