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取各家所长 (第2/2页)
顾明把钱递了过去,大妈还送他个网兜。
钱他目前是不缺了,要做的就是将这笔钱给洗成正当收入,这样才能光明正大花。
而买笔和本,就是为这事做准备。
拎着东西回了大爷那,坐上驴车晃晃悠悠往前营大队走了。
等到家的时候,天都黑了。
院门虚掩着也没关,顾明推着就进去了。
“回来了?”
屋子里透着煤油灯的光亮,黄澄澄的。
“昂,去了趟县城。”
顾明听到母亲的声音,回应道。
说着进了屋,桌上摆着饭捂子,这是怕饭菜凉了放里面保温。
“要不要给你热热?”
顾母从里屋走出来,也没问顾明去县城干啥了。
“不用。”
顾明坐下来,吆喝道:“红妮,小诚,出来。”
两小这会儿还没睡,闻言就从炕上跑到堂屋。
“红妮,给你买的笔记本,上学用得上,还有这几块糖,你俩分去吧。”顾明指指网兜。
两小欢呼着就掏起了,但挺规矩,不是顾明给的,他们不碰一下。
“有俩钱不知道咋糟蹋了,不如整个缝纫机搁家里。”
顾母冒着酸气,俩孩子都有东西,不知道给当妈的买点?
她一把年纪也喜欢吃点甜的。
“咳咳~”
顾父咳嗽两声,买几块糖无所谓,真整缝纫机就招摇了。
“瞧好吧,早晚的事,年底之前我就给你整一台回来,保准队里谁也说不出闲话。”顾明一手馒头,一手夹着菜,嘴里哄着老娘。
“真的?”
顾母眼里生光,缝纫机对于每个农村妇女来说,都是梦中情物。
能给自家缝补、做衣服就罢了,闲暇还能靠这玩意儿赚钱。
而且听儿子的意思是用能见光的钱买回来。
“比真金还真。”
顾明囫囵吃完饭,就拎着布兜回到屋里书桌前。
这还是他上高中的时候,父亲特意找木匠打的,后来自己和妹妹顾红共用。
摆好笔记本,顾明手持钢笔一时犹豫了起来。
别人写文章是没有思路,他是思路太多,反而不好抉择。
首先得符合这个时代的背景,符合他个人的背景,其次最好是个短篇,把名气打响了后面才好要价。
按照这个条件一筛,还留给他的选择就不多了。
良久。
顾明手中的钢笔终于动了起来,在第一行写下两个大字——《棋王》。
这部小说是八四年发表于《魔都文学》,当年发表没多久,顾明就有看过,后来的两部同名电影也都有观看。
国内88年藤纹骥拍了一版,也就是《魔都堡垒》导演的爸爸,相较于原著更注重于下棋的过程。
91年香江徐可也拍了一版,这一版看过的人比较多。
不少人觉得内容比较割裂。
殊不知这部电影是改编两部名为《棋王》的作品,一个是内地作者钟阿成,另一个是弯弯作者张喜国。
顾明站在后来者的角度,自然不可能继续照着原著来写,何况他也做不到一字不差地记下。
于是从三部作品的角度,吸取各自所长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