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古邦港务管理局 (第1/2页)
经过半天的功夫,水手们就修建好了一个小型码头。
林百祥连同他的民兵队长以及西班牙船长一起巡查之后,最终在岸边的一条小河旁划定好了港口区的面积,港口区长3里宽2里。
港口区包括居住区和种田区两块区域,居住区长100丈(333米)宽60丈(200米)。
居住区全部用处理好的木柱做围墙,围墙高2.5米,围墙的上沿统统削成尖顶,底部则是烧成焦黑再埋入地下。
居住区内要建人员宿舍,办公房,仓库和武器保管室。
种田区要先开辟出1000亩地,方便留守人员能够耕种,种田区周围要用树枝做篱笆墙隔离。
另外居住区的大门处将会用木材建一座4米高的瞭望楼,居住区大门开关都需要通过闸门,这里将是留守人员的一个堡垒。
至于是否留地下逃生通道,以备不时之需,这个交给田青自己考虑。
至于居住区的用水问题,林百祥建议在小河边上建一座水车。
这岛上的竹林随处可见,可以安排人手砍伐过来当做取水管道。
另外竹子还可以用来制作床铺,同时也是比较轻便的建房材料。
舰队离开时也可以砍伐一些竹子带去达尔文市那边,用作建筑材料。
河边除了要建水车外,还需要再建立一座舂米坊。
这边是热带雨林气候,种小麦不太容易,只能种植稻子和玉米,这两样作物都需要舂磨。
另外这边还可以种植红薯,能够提供大量的淀粉。
多出来的红薯还可以拿来酿酒,以及喂猪。
至于蔬果,可以种植洋葱、菠菜、黄瓜之类的,船上都带了种子。
另外还可以种植香蕉,椰子和油棕。
油棕挺不错的,这东西含油量大,既能用在食品工业又能用在工业用途上。
现阶段可以用来制造肥皂,只是目前烧碱的问题有点难以解决。
1790年左右,油棕就经过欧洲人传递到了马来亚半岛,林百祥去新加坡时特地寻了些种子。
等到了达尔文那边,他打算在那边大量种植油棕树。
这东西的经济价值这时候的人们还没有重视起来,等到了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各国才会大力推广种植。
……
规划已定再加上时间紧迫,林百祥下令舰队的所有人员全都下船,一起出力建设古邦港。
这边的气候正处在雨季,动不动就下雨。
不过下的快停的也快,倒是不太影响干活。
在邦戛接受过四作训练的移民们发挥特长,建设港口。
岸边满是密林,建设港口区十分方便,只是处理这些树木需要耗费时间。
黄德三学过木匠,当仁不让的干起处理木材的工作,至于伐树则是交给那些划桨苦工。
多余的人手,被赶去烧荒清理种田区。
烧荒时还需要设置隔火带,不然很可能引发森林大火。
虽然如今是雨季,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另外还需要安排人手去清理底仓,虽然携带家禽和牛马羊的粪便每天都会清理出来,但是时间长了味道也不好闻,必须趁机清理一番。
以免环境太污浊,导致移民和牲畜家禽生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