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来自部队大院的邀请 (第1/2页)
工作?
下乡放电影的放映员能有什么工作?
答案是,有很多。
日常工作:诵读红宝书,看时事报纸,写每日工作总结报告。
非日常工作:记录放映场次,检查播放后的胶片,检修和保养发电机、放映设备。
还要根据昨天观众群众们的反馈,修改并不断完善旁白文稿、补叙文稿。
文稿的目的是在放映电影的过程中进行‘插话’。
插话,可以理解为画外音,现场的放映员在放映过程中,对某些积极情节进行总结和推动。
对某些容易误解的情节进行化解和引导。
这个年代的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很差。
人们也才刚刚勉强解决了吃饭问题。
温饱问题还未能实现呢,对于精神层面的享受,属于严重缺乏。
这时候的放电影,是单纯的放电影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当下放电影重在宣传。
最核心的目的是将960万平方公里上的大家伙拧成一股绳。
光放电影不宣传,等于放空场。
在电影放映的过程中,结合影片人物活生生的例子,以及美好的情节,让露天电影成为‘动员人民、鼓舞人民、教育人民的有力工具’。
这才是作为一名放映员需要具备的能力。
许大茂作为一名人民的放映员,需要每天读报看书,紧跟时事。
也需要在他的放映区域普及并落实寓教于影的所有事宜。
以现在人的角度,看电影这件事,简直不要太简单。
正常人谁会看不懂电影呢?
许大茂来到这边之后,有了多次下乡放电影的经历才发现。
看不懂电影的大有人在。
比例还相当的多。
这里面其实涉及到很多因素。
地方文化、语言、风俗的差异。
文学素养和艺术赏析能力的空白。
甚至还有听不懂普通话的问题。
所以这个年代,放映员并不仅仅是放映员。
放映机的日常维护,放什么电影,宣传什么政策和指导意义,起到什么说教效果……
以致于这个年代的放映员,必须身兼多职且多才多艺。
因为他们要保证最佳的放映效果,就必须兼顾电工、机械工以及思想导员和宣传员等差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种花家就是一所大学校。
农民群众是学生。
露天电影是课本。
电影放映员便是老师。
放映员们教农民说话识字,带农民了解外面的世界。
在六十年代的当下,他们便是毋庸置疑的‘人民教师’。
人民教师许大茂转身进了屋。
丁秋楠穿好了衣裳,刚顺下炕头趿拉上鞋子。
扭头看到许大茂回来。
丁秋楠伸出双臂,抬得高高的。
许大茂明白丁秋楠的意思。
走过去,搂着丁秋楠的腰。
任由丁秋楠双臂勾着自己的脖颈,送上一个有着高卢鸡血统的吻。
……
一辆挂着白底红字军牌的吉普车沿着乡间小路一路颠簸。
许大茂双手抓着把手,像个受了气的小媳妇。
这土路的路况,真不如坐牛车进出。
幸亏部队大院的礼堂里有放映设备。
要是用自己那套放映设备的话,这一路颠回去,还不直接散了架啊。
吉普回到城里,绕了一大圈,又从公主坟大转盘开始,经玉泉路,直到西山脚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