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老师的电话 (第1/2页)
“听说昨天你的最后一个来访者没来。这件事会给你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吗?”
沉稳、柔软的声音从前方传来,一听就能让人心静下来。
这种质感的声音,天生就是适合做心理咨询师的。
就是不做心理咨询师,去做个皮套主播、或者amsr主播都是极好的。
南祝仁听了对方的问题后摇摇头,答道:“不,并没有负担。”
“那你今天先休息一天吧,整理一下手头来访者的资料。”
言诺心理咨询中心,主管办公室。
翁娉婷看了看南祝仁的脸色,经过一夜的休息,这个年轻的咨询师已经恢复完全了。
但翁娉婷不是一个商人,作为一名科班出身的咨询师,她知道不能把咨询师压得太紧。
像昨天那种一天八个咨询拉满的工作量,隔半个月来一次都算是过分的了,更不用说天天来。
就是想来,也没这么多咨询资源分配给南祝仁了。
其他咨询师会有意见的。
“今天休息,把手头能够发展成案例的来访者做好,整理好材料,制定和好咨询方案。”翁娉婷叮嘱道。
“同时也把这几天的咨询整理一下,明天我们咨询部有一个交流性质的例会,你可以和大家互相学习一下。”
说到这里,翁娉婷笑了笑。
……
正常打工人的例会是折磨,是酷刑,是空耗时间的同时还消磨精神的累赘。
但是咨询中心的例会不一样。
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甚至算是一个福利。
一个正常的心理咨询师想要成形,是需要经过大量的技法培训和案例积累的。
可咨询技法的培训费动辄上万,咨询师要赚钱去培训,就要先做咨询;但是做咨询,又要先学会至少一种咨询技法,所以咨询师又要先去培训。
这就达成了一个诡异的逻辑闭环。
很多咨询师就在这个闭环里面沉沦。
因为技法的缺乏,新手咨询师只能够去做一些边边角角的小咨询,辛苦地攒钱,空耗青春。
这也是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咨询师要在三十岁之后才能成形。
而翁娉婷现在说的咨询中心的交流例会,却是心理咨询行业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尝试,一种让咨询师跳出这个逻辑闭环的绝佳途径。
这个途径,让同一个办公室的咨询师以例会的形式坐在一起,交流各自遇到的来访者问题,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方面,通过别人给出的解决方法,咨询师能够充实自己的武器库;另一方面,通过别人分享的案例,咨询师也能够丰富自己的预案,知道以后碰到了类似的来访者,能够怎样去应对。
虽然不如正经的技法培训这么正规,但却能够给咨询师带来实打实的素质提升。
更不要说有翁娉婷这样一位大咨询师来主持例会,这相当于是给所有人做督导了。
要知道以翁娉婷的身价,在外面做督导师都是以小时计费的!
因此,不管是新咨询师还是老咨询师,都会乐得参加这种交流会。
南祝仁自无不可地答应道:“我今天早上好好整理一下我的案例。”
翁娉婷满意地点头:“你现在的转换率是中心最高的。当然,这里面可能有你刚来没多久的原因,有一个……哈,‘新手保护期’。”
翁娉婷笑了笑,言下之意是南祝仁现在接的来访者是经过一定的“精挑细选”的“高质量来访者”,是有较高可能转换成案例的来访者。
try{ggauto();} catch(ex){}
等工作时间一长,遇到的乱七八糟的奇葩来访者增多,转换率就会下降了。
“不过就算剔除掉这个因素,把你的转换率和其他咨询师刚入职的时候进行比较,你也是遥遥领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