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噫!好!我中了! (第2/2页)
【看完了全程的师父,忍不住开口了:“运气不好而已,咱们下次再来……为师就不信了,有一有二,难道还有三不成?!”】
【听着师父的安慰,你面容苦涩:三?怕是真的有吧……】
【你心里已经埋下了阴霾。】
【但你还是选择继续努力,以备战下一次乡试,毕竟你已经拿命和陕西官场对爆过了,那种爽局你也已经打过了,当爷爷当爽了!】
【所以如今这条支线,你本来就是奔着当孙子来的,艰难与困苦,你早已有所准备……】
【“师父,我们回家吧……”】
【“嗯嗯!良下次一定能中!师父相信你!”】
【……】
【崇祯五十一年,西元1678年,农历戊午年,八岁的你第二次乡试落榜!】
【崇祯五十四年八月,西元1681年,农历辛酉年,又值陕西乡试正科,十一岁的你第三次参考乡试!】
【这一次,你又准备了三年,比之上次,你的各项学识与应试手段更加老练。】
【临行前,你甚至拜访过陕北的一位老举人,请他指教你的文彩……老举人试后,明确表示你的水平已经比他还高了,中举一点问题也没有,若发挥好了,解元也可摘得!】
【于是,重拾信心的你再次踏上了前往西安府应试的老路,这一回师父没有再陪你一起去,因为十一岁的你已经能独立应对途中的所有事情了。】
【而等你坐马车抵达了西安考场后,不出所料地,你再次见到了那名门吏……】
【“哟!第三回了,还是不肯买吗?”】
【门吏笑了。】
【“不买!”】
【你冷冷一声,而后大步走进了考场……】
【其实你早就看清了,这举人能不能考中和你卷子做得怎么样之间,根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你肯给钱,那怕你大字不识一个,这帮人也要把你抬到举人的位置上去!】
【可若是你死硬着不给钱的话,那你能否考中,就得听天由命碰运气了……】
【不过,你一没有十万两银子,二则有也不想给……你就想看看,这帮人到底能把你按下去几回!】
【铁头娃,就是头铁!】
【很好!于是你不出所料地再次落榜了……】
【又到了放榜那天,又一次从早等到晚,沉默的你依旧没有等来那声“捷报贵府老爷周讳良……”】
【……】
【老子这辈子就跟你们杠上了!】
【红着眼睛的你,继续回家复习,然后等待三年一次的乡试……】
【崇祯五十四年,西元1681年,农历辛酉年,十一岁的你第三次乡试落榜!】
【崇祯五十七年,西元1684年,农历甲子年,又值陕西乡试正科,你在师父和家人及闯贼们复杂的目光中,又双叕一次背上了行囊,离开了家乡……】
【这一年你十四岁,这也是你第四次参考乡试。】
【哟,来了老弟!】
【门口依旧是那位门吏,不过距离当初第一次相遇之时,也已经过去了整整九年了,所以当年还算中年人的他,如今早已鬓角斑白。】
【他这回依旧笑问:“你还是不肯掏钱吗?说实话,十万两真的没你想的那么多,你找你们知府借借不就行了!反正你是天才,未来前途无量,你若求他借钱,他真的会给你借的……”】
【“不借,不买!”】
【你闷头进门。】
【“你这小子真是……”】
【……】
【崇祯五十七年,西元1684年,农历甲子年,十四岁的你不出意料地再次落榜……】
【崇祯六十年,西元1687年,农历丁卯年,十七岁的你又考又败,第五次名落孙山。】
【崇祯六十三年,西元1690年,农历庚午年,二十岁的你又双叕没中举,第六次名落孙山。】
【崇祯六十六年……】
【……】
【崇祯七十二年,西元1699年,农历己卯年,二十九岁的你第九次参考陕西乡试正科!】
【这又是一个兔年,但它距离你第一次参考,已经过去了足足二十四年了……】
【这二十四年以来,原本对你无限期待的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闯贼不再说你是文曲星,师父也不再指望你能给他摇下多少银子来,就连父母也觉得:“娃啊,你着相了!”】
【他们不理解你为什么要这样头铁,既然考不上,那不考不就行吗?反正你这个秀才公的含金量也很高了,家里也不缺钱用……他们也想让你成家立业,生些儿女传宗接代,好延续周家香火。】
【可是你全然拒绝了这些,既不去谋生,也不想结婚,只一门心思地扑在四书五经的框框里,整日写着枯燥乏味的八股文……】
【“我一定能中!”】
【中举早已成为了你的执念!】
【以至于当那期待已久的喜报之声真的传到你耳边时,你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一声锣响!】
【“捷报贵府老爷周讳良,高中陕西乡试第一名解元!京报连登黄甲!”】
【听着门外那声激昂的报喜,你咧开嘴了,不觉傻笑了一声……】
【“噫!好!我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