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朕能造反成功吗 > 第六十四章 裂变

第六十四章 裂变 (第1/2页)

京城的米价涨到了三两五钱银子一石的高价,仿佛回到了几千年的灾年。

百姓们痛苦不堪。

市面上应该逐渐萧条。

“聚庆和招人处。”

“关渊昌招人处。”

“合祥记招人处。”

“大家来瞧一瞧,看一看啦,老字号招伙计啦。”

“哐。”

铜锣一响,人山人海。

三家商号不约而同的发动抢人大战。

各个都是百年老号,不缺乏人才,只要不落后竞争对手就行,所以哪家商号在人流密集处开设招工点,不到一个时辰,另外两家也赶来开设。

恶不恶心人不知道,不过谁也甭想把别人甩下。

有经验的车夫招不到了,开始招募新人。

你招募新人,我也招募。

“勤劳忠厚者,无赶车经验也能招啦,包吃包住,当学徒每个月都能领到钱,出师后,每个月一两银子的工钱呢。”

“来合祥记看看啦。”

“我们合祥记,不光每个月有一两银子的工钱,只要能在商号干满三年,可以多涨二钱银子。”

“嘿。”

“你们合祥记乱来啊。”

“咋地?”

京城的大街小巷,十几处招工点,因为抢人的风波,闹出了打架的争端,引来了五城兵马司的兵差们。

传说中的大明交通院出面。

一分不出的把人捞出来后,意义不同了。

五城兵马司竟然没权管他们。

倒反天罡了。

知晓此事后,当即有御史弹劾,结果石沉大海,一点消息也没有。

这些小事并不小。

给三家商号增加了巨大的信心。

与皇家联合做生意,到底能不能像皇帝说的那样,谁心里也没有底,毕竟现在的三家商号属于弱势的一方,所以哪怕看到了巨大的利益,许多商号也没有掺和。

现在的三家商号,其实是朱由检精挑细选出来的,并不是随意的出现。

这三家商号处于下滑期。

转型无门。

吃老本。

新东家有上进心,舍得投钱冒风险扭转局势。

不说别的。

光徽商群体就能把大明朝廷养活。

所以最后只有三家商号出面,越发说明这门生意的风险有多大。

风浪越大鱼越贵。

三家商号的东家愿意赌。

赌赢了大吃四方。

赌输了倾家荡产。

“不要怕招人。”

“只要皇上不变卦,就算第一趟买卖亏了,我们也赔得起,日后再赚回来。”

聚庆和的东家终于从南京赶来京城。

对于京城的掌柜又好气又好笑。

与皇帝做生意这么大的事,老掌柜觉得可以干,事情开始干了,又变的畏畏缩缩起来,其余两家有了皇帝分别借的二十万两白银,手里财大气粗,完全不缺银子使用。

反而是聚庆和被动了不少。

聚庆和与合祥记同样是徽商,不过合祥记主要依靠漕运,也是盐商,自从隆庆开关后,海贸上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竞争实在是激烈,加上郑芝龙的崛起,许多人金盆洗手,也有人耐不住寂寞,盯上了内地的路子。

比起这些亡命徒加大财阀,连聚庆和也遭受了冲击。

人家头上也有人的。

势力比徽商的根脚大多了。

其实徽商靠的是经商人数的碾压,因为老家太穷,有了最倒霉才会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老话,可见活人有多凄惨,穷到了极限,人们就会大量的外迁。

穷家富路,出门万事难。

铸就了徽商团结,拼搏,开创等精神,成为大明最庞大的经商群体,全国各地都可以见到微商的身影,大明于是有了无徽不成商的俗话。

所以如此发家的徽商,还真比许多商人身后的势力差的不是一丝半点。

大明宗族强盛,地方势力盛行。

这些外地人能在当地站稳脚跟,靠的就是连绵不绝,打败一批又来一批,犹如科道的科官们,三年一批,永无止境,勋贵们无法对抗。

老掌柜并没有受到东家影响。

他是商号学堂里读书出来的,几代人为商号办事,商号的事情,他做的了主。

“我原想着是一锤子买卖。”

“现在看来,皇上却想做成长期买卖,这事后果极大。”

老掌柜担忧。

东家周宏德理解老掌柜的忧虑。

按照皇帝的搞法,日后一定会出现几十万人规模的调动控制在商号手里,史无前例,如果引起恶果,商号被反噬,只怕尸骨无存。

比如洪武皇帝为了对付蒙古人,洪武永乐时期可以组织川陕云贵数十万军民千里转运茶马贸易物资。

把大量的茶叶布匹丝绸拉到汉藏交界处,再把青藏高原上的河曲马运到大江南北当军马。

现在皇上明显是要把后方物资运转交由商人。

类似的动员力,几十万人的规模必定会出现,这样的商号,还能叫商号吗?

“我倒是不担心。”

周宏德笑道。

“我反而真想看到那一天会是什么样的光景,比起那一天,其实我更担心皇帝亲征,说句大不敬的话,万一皇上战场上失败了能逃回来倒好,就怕没回来。”

“不过皇上愿意先借二十万两白银,对这门生意是诚心诚意,有了皇上这二十万两白银,真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们也不至于损失惨重。”

“虽然伤筋动骨,却不至于倾家荡产,这门生意没问题,放心大胆的做。”

见东家态度坚决,老掌柜也不再犹豫了。

老掌柜其实也很想看看。

当出现上万人规模的运输商队,哪个地方的关卡还敢任意拦截。

他们做生意的,最头疼的是地方上的私卡。

太监、勋贵、武将、甚至地方上的乡绅,谁都敢设私卡。

官卡也是。

今年县衙经费不足了,派人把道路一拦,更重要的是本来为临时设立官卡,之后就不关了,官卡越来越多,花费也是不计其数。

如果没有这些拦路的土匪。

生意不知好做多少。

老掌柜与东家达成一致,很快让聚庆和发挥出了应有的实力。

聚庆和比关渊昌的实力要大许多,包括合祥庆也远不如聚庆和。

聚庆和真的有自己的读书堂。

在江浙地区设立的私学,商号的孩童们在私学读书,从小学习的是商业上的知识与道理,有专门授课的书籍,甚至有专业课。

《史记·货殖列传》这些只是普读书本,比如安排去当铺上做学徒的,会安排学习当铺上知识,像《成家宝业》此类专业详细的课本。

底蕴丰厚的聚庆和一发力,另外两家就有点跟不上了。

除了东家亲自入宫,开口向皇帝借钱,不奢求多的,至少和另外两家同样的二十万两白银,下面的掌柜和伙计们也全力奔赴各地采购和招人。

京城的骡子价格涨到了二十余两,离京城越远的地方,骡子价格越稳定,平常的市价是四两银子。

能从远处用四两银子购买到骡子,哪怕沿途消耗些草料也是划算的,重要的是京城已经“缺货”,很难买到牲口,价格也是一日三涨,无法继续购买。

try{ggauto();} catch(ex){}

人手反而不是问题。

运输的消耗,因为京城和居庸关的距离并不远,加上合计只有十天的时间,运输五万石粮料,车队自身只消耗五十五架大车,比起三七百五十架大车,实打实的只算个零头。

如果到山西太原就不同了,一千里的路程,来回至少四十天,运输同样五万石的粮料,路上需要消耗四千余车的粮料,将近三万石。

运输五万石粮料,消耗三万石粮料,需要上万头大型牲畜,两万余名人力。

距离越远越高。

越是接近前线,需要的兵丁越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