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朕能造反成功吗 > 第五十六章 缺了一个救星

第五十六章 缺了一个救星 (第2/2页)

一支商队,六七百架车,千余人,往目的地的卫所运输五六千石的物料。

但是随着北方人口恢复,管理成本的上升,导致需要的运输规模超过十万石,一百万石,五百万石的时候,那就远远不是商行可以承担的能力,需要的就是国家力量。

所以明初最早由商行承担的运输,包括漕运最初民间商行占比也不小,中后期全部由大明朝廷接收,各地建立运军,包括漕军等等。

看起来是市场效益的低效率,实际上却是陆权大国的必然。

并不是打压商行。

而是商行的组织模式,无法适应大明的需求。

打仗打的是后勤。

西方小国可以依赖海上贸易,大明却不行。

西方国家的敌人规模小,大明的敌人规模大。

西方骑士团几百人都是了不得的规模,而中原北方的游牧民族,动辄数十万骑兵却是实打实的,虽然精锐可能没有这么多,大概几万不等,仍然是庞大的军事压力。

这是长期以来,中原的强盛造就的,别人肯定会学你的。

中原给北方草原的压力越大,北方草原就会逐渐变得适应中原给的压力,比如原来松散的部落,互相厮杀的部落,逐渐抱成一团,形成一个民族。

而东北的各部女真族也是如此,在大明的压力下,大部分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民族。

所以农业社会有史以来,北方失败的游牧民族动不动往西边去,成为西边的各种大麻烦,却没有西边的游牧民族来东边。

这就是东西双方的实力差距对比。

能为强大者造成麻烦的,必然也是强大的敌人。

那么当大明朝廷失去了组织能力,大明的下限竟然如此之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比如一百万石物资的运输。

以前大明可以做到,现在的大明就无法做到。

一百万石的物资,并不是做不到就做不到,而是关乎国家命运的。

一个人口亿万的国家,能被几十万人口的民族征服,唯一的原因就是这个国家失去了组织能力。

越是强大辉煌的国家,越是依赖组织能力。

勋贵们是国家的蛀虫,国家维持运转的力量成为了他们的摄取利益的手段,所以他们手里掌握大量的财富,可朝廷失去了组织力,并无法满足漕运之外的运输。

朱由检用后世的眼光来分析当下的大明。

所以崇祯是没有办法挽救大明的。

大明遇到的是农业社会高度发展的瓶颈问题。

英国不如同时期的法国强盛辉煌,更不如同时期的意大利文明昌盛,是被欧洲诸国瞧不起的野蛮人,可就是人们看不起的英国兴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很简单的原因,因为环境适合了,而英国本土资源又满足了需求。

那么现在的大明该怎么解决呢。

李鸿章的官督商办。

大明现在需要依靠资本的力量,可作为陆权国家,又不能有游离在朝廷之外的庞大势力,需要纳入朝廷的管理之中。

资本的确是腐朽的。

可是资本又比封建权力先进。

这属不属于文明差距的吊打。

朱由检忍不住嘴角翘起。

人是一定要读书的。

非洲老公司的前辈说的话,给朱由检带去了巨大的财富,认清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现在的大明。

朱由检认为自己已经足够了解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有没有关于关宁军的奏疏。”

朱由检抬起头问道。

王承恩不知道皇上高兴什么,突然听到皇帝的问话,王承恩回想了今早送入宫的奏疏,随后摇了摇头。

朱由检眼神露出失望。

对于关宁军。

朱由检并没有受到史料的影响,心理对于关宁军,朱由检认为是同情大于愤慨。

辽东百姓与后金有血海深仇。

学者们对明末辽东人口的估计,最少的是两百五十多万,最高的是五百万,折中采取三四百万人,在大清入主中原前,只有两次大规模内迁。

一次是广宁失陷后,熊廷弼撤走了部分人口。

第二次是吴三桂救援北京,带着宁远极其周边十多万汉人入关内迁。

那么汉军八旗在大清入关前为四万多人,主要是明军的降军,加上三顺王的军队一共才六万多,等大清入主中原后,辽东军民内迁,往大了算,人口也不到百万。

也就是说,辽东至少有两三百万人被后金屠戮了。

如此的仇恨。

关宁军是决计不愿意投降后金的,除非没有其余的选择。

吴三桂宁愿带着关宁军和军眷内迁,放弃原来的土地,只是呢,吴三桂不是可以背叛阶级的人,所以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做了汉奸。

按照阶级理论,这是反动派必然会做的事。

可关宁军的军士们是无辜的。

关宁军名字是关宁军,从袁崇焕建立这支军队起,短短的二十余年来,下面的军士们整整换了三批。

从十六万到四万。

军士们已经付出了他们的责任,用性命做了代价。

还需要他们背负骂名吗?

他们缺了一个救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