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立场与忠心 (第1/2页)
皇帝开口亲征,阻力本应该会很大,却因为内阁首辅陈演的配合,竟然轻易通过,而达成了目的的朱由检,不但没有高兴,反而越发警惕。
大臣们对付皇帝的方法很多,一个拖字诀就能搅黄许多事。
可现在缺的是时间。
现在的局势,就像经济泡沫破灭前的那一刻,谁都知道不正常,谁都知道不是长久之计,只是大家还在观望之中,当经济泡沫破灭时,局势就会以雪崩的速度坍塌,势不可挡。
不久。
殿外传来喧哗声,连朱由检都听到了,门口的侍卫也被惊动,朱由检愕然起身。
“发生了什么事。”
朱由检想要出去,最后又重新坐了回去。
“回陛下,范阁老与首相在文华门发生争吵,差点动起手来,幸亏旁人眼疾手快拉住了范阁老,被人劝住了他们,宰相们已经离开文华门。”
范景文真是暴脾气,朱由检没有发作。
误以为皇帝气恼,王承恩连忙开导,“陛下勿虑,宰相们也是关心国事,心急才有此举,虽然失仪,却也情有可原。”
首相即首辅,宰相即内阁阁老。
不光官员这么称呼,连皇帝也不忌讳,直接以宰相称呼内阁大学士。
比如张太皇太后临终的时候,命人将杨士奇、杨荣、杨缚召来嘱托后事,道,“召三杨宰相至塌前来”。
又比如世宗朝首辅张璁便公开宣称:“大学士即为真宰相,首辅其实就是首相。”明世宗也对此说表示赞同。
所以尽管在朝廷严紧些的公文里,仍然避讳“宰相”二字,但大家平时都将阁员称作宰相,首辅称首相。
以至于人们竟然到了忘记大学士只是有宰相之实,名义上仍只是五品的搞笑境地。
万历朝,也就是崇祯皇帝的祖父,当时因政治派系斗争,很多官僚不听首辅叶向高的命令,叶向高抛出一句怨言:“阁臣无宰相之实,而虚挂着宰相之名,造成这样党争的大害!”
说实话,朱由检真没在乎范景文的粗鲁行为。
虽然真正接触陈演才一会儿,实际上朱由检非常清楚陈演是什么样的官员。
不粘锅。
官场老油条。
嘴上同意皇帝亲征,可诸事却一概不提,粮草如何解决,京营如何提高士气,沿途路线如何规划,各地调动如何安排等等。
反而范景文才是真心为国事着想,因为他真的以为自己要亲征。
按道理而言。
自己应该拉拢范景文,驱逐陈演才对。
可实际情况却是反过来。
现在是无论如何,时间上都是来不及的,别看大明还有几十万规模的军队,其实大多数已经沦为了军阀,或者半独立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这些军队都被打怕了。
辽西的关宁军,最巅峰时期高达十六万兵力,如今只剩下四万,全军对于大清军患上了恐金症。
关内的军队以前是追着流民军打,如今也地位颠倒,是流民军追着关内军队打,比如手握重兵的左良玉,犹如丧家之犬一路南逃。
反观京城呢。
京城又没有兵,能指望的只有这些外地的军队,陷入了死胡同,已经不是发放军饷就能挽回军心的,更何况朱由检手里还没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