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大秦法圣 > 第二次世界大战(番外)

第二次世界大战(番外) (第1/2页)

课堂上,历史老师还在讲着,至于屋内的学生,则是跟上一堂课的昏昏欲睡完全相反,全都振奋起了精神。

因为这堂课的内容,真的很重要,事关科举。

科举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选拔优质学生的一种最为公平的方式。

世面上有人说每年毕业的学府学生已经超过千万,科举完全成为了一种累赘,让学生在少年时代只知道学习,不知道干其他的。

可如果没有科举,难不成要让这些涉世不深的学生前往社会吗?

更何况,科举为天下人提供了一个平台,你跳过这个平台,你就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朝廷为各个学府开设了那么多制度,目的不就是为了让从学府出来的学子拥有就业机会?

而且,那些不读书的学生多达千万,成名成才的又有几个?

只看到了成名的千万分之一,没有看到那些连工作都找不到的人,这样是完全不行的。

反观从学府中出来的,虽然社会经验可能不如那些早就进入社会的,但他们拥有学位就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只能面临着进入工厂混吃等死或者成为网红这几条单一的道路。

纵然每年考入学府的学生成千上万,但每个学生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不是科举失败之后,就浑浑噩噩地度过自己的一辈子。

对于这一堂课,历史老师也是将书本拿了起来,照着上面的重点,缓缓说道:

“科举的必考内容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你们要理解世界第二次大战为什么要发生。”

“秦纪1178年六月十七日,夏,这个时间你们要特别记住,科举每年都会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以及结束的时间。”

“这个时间放在历史上都是一个极为平常的日子,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日子,却发生了一件不普通的事情。”

“秦制规定,商人子弟,不得从军从政。”

“这条制度自制定下来,便一直延续千年没有改变,但那一年,这个制度却被触犯。”

“那年有个商人,名叫石崇。”

“石崇这个人的来历很有意思,有人说他是战国富商橘的子孙,也有人说他是吕不韦的子孙,但具体来历已经查询不到,只知道他发家致富是靠远航贸易。”

“那时西秦北秦南秦三国发展已经不错,石崇就靠着来往三国经商,成为名动一时的大商人。”

“而也就是在那年,石崇的儿子石超不仅成功地参加了科举,更是成功的夺得科举头筹,成为文科状元。”

“当时天下人对于石超这个名字还比较陌生,并不知道他是谁,但,秦纪1178年六月十九日,当朝辅相御史辛弃疾却是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

“在当日,辛弃疾依照商人不得从军从政的制度,上奏要将石超的文状元之名削掉。”

“说到这,你们虽然都知道,但我还是要多讲一句。”

“文科状元是直接会被录取进入大秦学府,不仅如此,四年学业学费全免,成绩倘若一直优异,还会能够直接分入军中或者政务担任实权职位。”

“能够考上状元之名,不可谓祖坟冒青烟。”

“但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辛弃疾要将石超的文状元之名削掉。”

“可辛弃疾将奏章禀报上去之后,却石沉大海,没有丝毫回应,不仅如此,他还在一月之后,也就是秦纪1178年七月十九日,被一纸诏令,发配到了秦国与西秦的连接地方,成为当地官吏,执掌来往贸易之事。”

“看似是提高了职位,可却是明升暗降,远离咸阳的权力中心,辛弃疾的前途一片渺茫。”

“不过,辛弃疾也不是个柔弱性子,诏令下达的第二天,他便让自己的好友朱熹在报刊上发了一首诗词。”

“朱熹掌管整个报刊的事务,他们都是正值壮年,对于辛弃疾的遭遇,他也感到有些不忿,于是,便同意了辛弃疾的请求,将他的诗句颁布到了报刊上,不仅如此,朱熹还在上面将事情的缘由全部写出。”

“那首诗语文课上你们会背诵,我就不在这里多说了,我只说一说这件事告发天下之后的反响。”

“当时大秦学府已经将录取通知书发给了石超,当时的大秦学府副院长是苏轼。”

“苏轼的性格虽然不如辛弃疾刚烈,但也是眼里进不了沙子之人。”

“得知此事之后,不仅将石超的录取通知书直接派人收回,更是将石崇一家人列入了黑名单。”

“这一列入不要紧,直接导致了自大秦学府毕业的四成学子全都开始针对石崇的产业。”

“木材、石料、零件加工等等行业,全都被各地的官吏限制,要么是经常被查,要么就是停顿整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石崇在各行各样的家产就缩水三成。”

“当时他可是富可敌国,让辛弃疾搅局,他自然不爽,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发生了。”

“也就是这一件事,让天下人知道了石崇与当时的皇帝赢构有联系。”

“赢构是秦国第27任皇帝,被后世尊为秦高宗。”

“高宗这可不是一个好名头,秦国以武立国,自秦国一统天下之后,谥号就大改特改。”

“其中,谥号等级排列大致分为这几种,武、文、成、康、昭、穆、孝、宣、平、桓、景、襄、高、明、章、大。”

“高属于倒数第四,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后世之人对于赢构的看法和态度。”

“赢高执政期间,奢华至极,外出车辆必须是最顶配的,随行队伍必须要万人以上,除了这些,他的后宫妃子也是多如牛毛,据史册记载,光是记录在册的妃子就达千人,更不用说那些没有记录在册的,恐怕我们都想象不到。”

“而当时的朝政几乎都是靠相邦王安石一手支撑起来的,仲平当年立下的君主立宪制,虽然死后当即被扶苏推翻的,可也对后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王安石就是当时众多臣子推选出来的相邦。”

“而他的能力也确实得到了天下的肯定,可以说,如果没有王安石,当时的秦国国力,恐怕将会下滑到南秦程度。”

“但也正因为此,也让赢构更加放肆,让其与石崇联合,暗中搜刮天下美人,为其享乐。”

“为了对付辛弃疾,石崇直接越过朝廷,向赢构发起建议,以辛弃疾扰乱社会秩序,缉拿入狱。”

“当时石崇不是没有准备,他以大秦学府的学子武曌为诱饵,让赢构答应。”

“武曌乃秦国历史上第一任女相邦,不论是其容貌还是能力,那都是当世一绝,赢构早就听闻过武曌的名声,也对她早就垂诞不已,可武曌是大秦学府的学子,他身为一个皇帝,不能也不该对武曌起非分之想,当然,自然相爱的除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