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让东罗马再次伟大,1416 > 第八章 — 疯狂的先知

第八章 — 疯狂的先知 (第2/2页)

在与各宗教信仰的广泛接触过程中,点燃了贝拉丁内心的思想火花,特别是在什叶派神秘主义的教义中,他找到了灵感,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泛神论信仰——“存在的一体”教义。

他严厉批判脱离了上帝旨意而人为创造的社会阶层,他认为这些刻意创造的阶层阻碍了每一个个体与上帝一体共存的终极目标。因此贝拉丁积极倡导穆斯林与基督徒间的绝对平等,主张废除私有财产,构建以平等的社区和公有制的社会蓝图。

在奥斯曼国权力真空的动荡时期,贝拉丁在王位争夺者,控制着鲁米利亚的穆萨王子麾下担任首席军事法官。

try{ggauto();} catch(ex){}

凭借这一显赫地位,贝拉丁不遗余力地宣扬自己的信仰,吸引并汇聚了一群忠诚且充满激情的追随者。他将肥沃的土地从高门贵族剥离,慷慨地赐予忠诚的普通战士和穷困民众,这一举措不仅加深了他在民众心中的威望,也使得他的教义被鲁米利亚许多民众所接受和传播。

然而,随着穆萨王子在1413年被穆罕默德一世击败,贝拉丁也遭遇了流放伊兹尼克的命运,其追随者、以及那些被赐予土地的民众一瞬间就失去了他们所短暂拥有的土地。

穆罕默德苏丹的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的愤怒与不满,加之奥斯曼社会内部因战争而失去财产的战士、失权的官员、重负下的农民、破产的商人与工匠数不胜数,贝拉丁更加坚信奥斯曼统治的崩溃已近在咫尺。他视在奥斯曼家族废墟之上建立一个全新且平等的世界为己任。

1415年,贝拉丁暗中逃离流放地伊兹尼克,携同忠诚的追随者前往锡诺普,意图高举革命的旗帜,如同野火般在鲁米利亚与安纳托利亚的土地上播撒他的信仰火种。

自锡诺普港扬帆,他穿越黑海抵达瓦拉几亚,在那里找到了渴望在奥斯曼领土制造混乱的支持者,瓦拉几亚公国的公爵,伟大的米尔恰。在米尔恰的资助下,贝拉丁于1416年夏,在多布鲁贾的德里奥尔曼地区(意为“狂野之森”),正式举起了反抗奥斯曼统治的大旗。

德里奥尔曼以其广袤无垠的密林著称,是贝拉丁熟知的战场。他深知当地人的苦难,也明白如何赢得他们的支持,更意识到这片崎岖之地能有效削弱穆罕默德大军在人数上的优势。

与此同时,为了响应贝拉丁,他的追随者在伊兹密尔和萨鲁汉也同时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起义,由他的首席弟子博尔克鲁杰·穆斯塔法领导。

这场叛乱汇聚了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力量:不满的加齐人、失去土地的西帕希人、神学院学生、犹太商人、水手、工匠、穆斯林与基督教农民,形成了一个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信仰的大起义,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都燃起了反抗的熊熊烈火。

伊万早已知晓贝拉丁是一个公正、睿智与备受尊敬之名的智者,他被其教义深深吸引。因奥斯曼王子间的残酷争斗而失去一切的伊万,起义肇始便毅然拿起武器加入了新生的起义军。

他因熟读经书、又通文字而被任命为百夫长,负责指挥一支由百余名曾在奥斯曼军队中历练的士兵组成的分队。

从起义的一开始,起义军就意识到想在正面战场上与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奥斯曼大军作战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他们选择了游击战术,准备利用多布鲁贾的茂密森林和复杂的地形,对奥斯曼军队实施两翼与后方的突袭,破坏其后勤补给线,同时避免正面决战。

伊万凭借其敏锐的战略眼光与坚决的起义决心,迅速在叛军中崭露头角,成为贝拉丁起义的关键人物。

面对这一威胁,深谋远虑且意志坚定的穆罕默德苏丹迅速意识到贝拉丁叛乱对其统治的严峻挑战。他毫不犹豫地从塞萨洛尼基北上,亲自率领大军前往多布鲁贾,决心扑灭这场反叛之火。同时,他命令安纳托利亚当地的各总督立即镇压当地的叛乱。

然而,命运却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穆罕默德因在塞萨洛尼基营地遭遇夜雨而患上感冒,在率大军前往多布鲁贾的艰难旅途中病情恶化。7月中旬,当大军抵达德里奥尔曼郊外时,穆罕默德突发高烧,尽管营地军医全力救治,但治疗反而使苏丹的病情加剧。服用军医开具的药水后,穆罕默德陷入昏迷,大部分时间处于无意识状态,无法言语或下达命令。

苏丹的昏迷使得奥斯曼军队陷入停滞。缺乏苏丹的明确指令,任何贝伊或将军都不敢擅自指挥军队。军营中逐渐流传起苏丹可能不久于人世的谣言,恐慌与混乱迅速蔓延,军队士气跌至谷底。

正值穆罕默德卧床不起之际,贝拉丁抓住了巩固地位的机会。他储备物资,在德里奥尔曼建立防御工事,并派遣起义军骨干深入保加利亚发展起义组织,引发骚乱。

当穆罕默德在医生全力以赴下地从昏迷中苏醒时,已是8月中旬,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已悄然流逝。军队的无所作为导致局势愈发混乱,许多士兵无视军令和纪律,擅自离营掠夺周边地区,进一步加剧了当地民众对纪律涣散军队的不满。

与此同时,贝拉丁的叛乱如野火燎原般迅速蔓延至保加利亚北部。在他的教义鼓舞下,不满的农民与底层武士纷纷起义,从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手中夺回土地。

在安纳托利亚,伊兹米尔的叛乱同样肆虐。艾登的总督亚历山大在带兵平叛的路上遭遇伏击身亡,其麾下的四千大军或被屠杀、或投降、或溃散。

意识到自身的虚弱,穆罕默德召来了他唯一信赖的大维齐尔,巴耶济德。作为自安卡拉战役以来一直坚定支持穆罕默德的盟友,巴耶济德出身卑微,对王位毫无觊觎之心,其权力和地位完全依赖于穆罕默德的恩典。在穆罕默德眼中,巴耶济德是在他缺席时带领奥斯曼大军的最佳人选。

尽管穆罕默德的选择看似明智,但仍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行动。巴耶济德已前往在安纳托利亚的布尔萨集结大军,准备进军镇压聚集在伊兹米尔的叛军。

在接到穆罕默德的命令后,巴耶济德不得不放弃原有计划,名义上将军队托付给年仅十二岁的王子穆拉德。处理完所有重要事务后,巴耶济德迅速北上前往穆罕默德的营地。一到那里,他便着手整顿军营,斥责因长期懈怠而变得懒散的贝伊与士兵,迅速恢复了军营与军队的秩序与纪律。

不久之后,巴耶济德凭借其铁腕手段与卓越智慧,在短时间内重新整顿了奥斯曼军队的队形,恢复了士气与战斗力。

拖延已久的奥斯曼战争机器终于再次转动起来,准备对叛军发起总攻。这支重新出发的军队迅速平定了周边的城镇与村庄,在此过程中杀死了大量叛军并俘虏了众多人员。

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的胜利,他们的信心倍增。

在从俘虏口中得知贝拉丁的下落后,巴耶济德于1416年9月23日率领由一万三千名身经百战的勇士组成的奥斯曼大军主力,深入德里奥尔曼的密林之中,那里据说是贝拉丁的主要作战据点,也是贝拉丁本人的藏身所在。

为了他的苏丹,也是他的挚友,巴耶济德决心以重兵突击的方式一举平定这场叛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