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溃败 (第1/2页)
一支军队怎么算是强军呢?一个不是很标准的说法便是,如果一支军队伤亡超过三成还不崩溃便是强军了。
没错,就是伤亡三成,甚至有的军队伤亡超过一成五便会四散逃亡,而这种军队才是大多数!
很多大战伤亡最重的时刻不是两军对垒,而是发生在后期的追讨溃散和打扫战场上。
因为只有胜者才有资格打扫战场,伤亡伤亡,有伤有亡,冷兵器时代一场对战直接死掉的人数是远远低于受伤的,胜者在打扫战场时补刀带来的阵亡人数可是远高于直接阵亡的。
吐蕃人打仗靠的便是血勇,他们装备是远远不如唐军的,军纪配合更是天壤之别,而靠着这股血勇之气,吐蕃军参战往往会一窝蜂的冲向敌军,而很多和他们对阵的敌军都是在第一波冲击之下便做溃散的。
就连大唐与之对敌,面对这种死亡冲锋,历来都是胜负对半开的,而吐蕃就是靠着这套打法奠定了大唐期间东方最大的两个强国之一的地位。
但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一旦冲不下来的吐蕃军便面临着灭顶之灾!
高仙芝见敌军的冲锋已经慢了下来,实际上是已经没有冲锋的空间了,毕思堔的三千骑兵早就饥渴难耐,在鼓声响起,便一声狼嚎,再也忍不住了,举枪冲向吐蕃军。
前军已经彻底的黏在一块了,这个时候只能斗狠,比拼的就是谁先扛不住,这种乱战唐军占了绝大的的优势,身披铠甲和光着身子的野人在这种乱斗中,谁占优势可想而知。
吐蕃其实也是着甲的,但那是头人们的亲军才有的待遇,奴隶军别说铠甲,有块半遮掩的皮甲就已经不错了,在这种长枪大刀挥舞的乱战中这些奴隶军的遭遇可想而知,一时间惨叫连连。
奴隶军的惨叫更是唐军的兴奋剂,这种你砍别人一刀刀刀见血,别人砍你一刀只能在甲胄上留下一道白印的感觉太舒服了。
队形都要打散了,好在基层什长校尉还在竭力的维持着基本的队列,要知道十个唐军对十个吐蕃军胜负未知,但一百个唐军绝对可以完胜一百个吐蕃军,这就是阵列的作用。
一些散乱的唐军,在一时间回不到本阵的情况下,也自发的和身边战友组成三三制的梅花阵型,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不会腹背受敌,同时又兼顾着战友的后方安全,可谓是平时里的训练刻在了骨子里了。
谁能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理智?没用的,不要高估了自己的心智,也不要低估了战场的混乱,所以这时候训练时的条件反射便是保命的良药!
此时双方已经缠斗在一起半个时辰,各自的体能也快耗尽了,支撑下去战斗的无非就是肾上腺素和那股子气而已,再强壮的战士也不可能高强度的作战半个时辰,都是分批次和对面接触而已。
高仙芝冷冷的看着战场,纹丝不动,通过观察,简单的得出这段时间的缠斗给吐蕃造成的伤亡,已经不下于吐蕃军死亡冲锋时所损伤的人数了。
吐蕃军崩溃在即!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于护密国和识匿国的仆从军,这些毫无军纪可言,看起来反而更像是吐蕃军的杂牌,打攻坚战不行,但痛打落水狗还是很有一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