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工匠精神 (第1/2页)
村民们在建窑、修路之时,池威则带着其余的陶工在做土坯。
又过得一日,王进组织人手送来了第一批石碳。
万事俱备,如今就到了正式烧制陶器的时候了。
烧制陶器其实并不复杂,把陶土捏成型的模具放进陶窑里,点火烧便是,关键的是温度,简单来讲温度越高烧出来的陶器质量越好。
烧陶是个慢活儿,并非把陶器送进窑里马上就能烧制出来,需要耐心的等候,大约三天左右才能出窑。
李恽自然不可能一直等下去,跟池威交待一番后,他就带着人离开了。
李恽走时本想邀池威一并离开,池威却言:“开窑以后,窑工不能离开的,这是祖师爷传下来的规矩,要时刻盯着窑口,提防出现意外,稍有不慎,整整一窑的陶器就全废了。”
李恽顿时心生敬佩,“谁言我华夏之人没有工匠精神,这不就是工匠精神吗?”
华夏的匠人们一向以来,皆是踏实本分,一丝不苟。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华夏领先世界两千年的壮举。
李恽发现自己对古代人的心态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李恽从来到这个时代之后,虽然不说,但内心之中确实是有一些优越感的。
直到今日,李恽终于渐渐收起了内心的优越感,易地而处,自己能够做到这样吗。
后世之时自己也是社会底层,也打过工,但他扪心自问,他做不到如同现在这些人这样。
不只是他,后世那个浮躁的年代里面,能做到这样的人可谓少之又少。但在这个时代从平民到贵族几乎人人都能做到。
…………
李恽原本打算直接回县城的,但到了岔路口的时候他突然停下了脚步。
鬼使神差的他转向了另外一条路。
行了大约十来里地,李恽停下了脚步。
此时他来到了一个小坝子前,这个坝子很小,非常非常下,总共不到两百亩。
望着坝子,李恽心中却是百感交集,因为两千多年后他就是降生在这个小坝子。
“郎君,可要入村!”
左右之人出言询问。
李恽摇了摇头,“走吧,咱们回城!”
“诺!”
再次来到渡口,李恽也终于从回忆中回过神来。
这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后世之时,这犍为县可是有大量的甘蔗的,如今这一路走来竟然没有见到一颗甘蔗。
“县中可有人种植甘蔗?”
李恽向跟随自己的小吏询问。
“明府,听说南边有几户人家有种,不过并不多!”
“嗯!”
李恽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
不过他在心中可是琢磨开了。
“这犍为县的气候可是非常适合甘蔗生长的。或许可以在县里推广甘蔗种植!”
“糖在这个时代,可是妥妥的奢侈品,利润不比丝绸、瓷器和盐差……”
“县里原本就有盐和蜀锦,如今又有了陶器,若是再有糖,那么想不富裕都不行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