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曲洋盗墓案启示录 (第2/2页)
【人徒知枯坐息思为进德之功,殊不知上达之士,圆通定慧,体用双修,即动而静,虽撄而宁。】
他一阵激动,竟然打翻了烛台,骂了一句,摸见火折又重新点亮蜡烛,急不可耐地接着看下去。
这是黄裳先生九阴真经最为有名的易筋锻骨章啊。
当年,郭靖修行此功后,内力突飞猛进而进入真正高手的门槛;身受重伤、功力全失的洪七公在修炼后迅速恢复功力;大理段皇爷修炼后,直接弥补了治疗黄蓉所消耗的五年功力。
在补遗中,这句话之前,黄裳是这样说的:
“一生二,在人之性则为仁义之实;”
“二生三,在人之性则为乐之实。仁义者,阴阳也,乐者,仁义之冲气也。仁义以成,而后乐之实生焉。方其在心之时,未有感也,虚静而已。”
在这句话之后,黄裳还解释了撄宁:
“撄,扰动也。宁,寂静也。夫圣人慈惠,道济宁苍生,妙本无名,随物立称,动而常寂,虽撄而宁者也。”
这篇跟黄裳的演山先生文集中间某篇文章的思想也是不谋而合。
互相印证之下,他终于可以确认,黄裳确实在早期的文集中,留下了早期的武学思想。
若在后世,他可以写篇论文,《论黄裳早期武学思想和九阴真经的关系》。
至于无数的江湖中人拼了命去抢夺老黄的《九阴真经》,而不是踏踏实实研究下他的生平,研究一下他的早期武学,探讨一下他武学思想的演化,这种江湖思路,路平就很难理解了。
他甚至相信,就算现在把黄裳的文集雕版一套,送给青城派,余沧海也会拿来当柴烧。
路平想了想,觉得是画地为牢的缘故,如今的江湖,越来越认为文和武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却不知道,那些武学的大宗师,在儒佛道三家学问中,起码对其中的一家有着不凡的造诣,这或许是武学日渐衰微的原因所在。
……
夜色渐深,一场短暂的小雨将东面桃园的芬芳遮掩过去。
不远处的钟鼓楼,一片静寂,从五更三点到次日一更三点,城市在漫漫的夜禁中。巡夜的更夫们,正敲击着梆子,将时间告诉街巷中的众生。
李信和罗衣早歇着去了。
路平却兴奋地难以入眠。
黄裳的好几篇文章都在谈论养气,他言道,这是养生的基础,路平既然有了先见,自然得知其中的不凡。
宋人其实都在说养气,黄裳的养气,融合了儒家、道家甚至佛家诸多思想,正是以道为主,兼容儒、佛的“气”说。
他言道:“形得气而化,气得精而生,精得形而寓焉”,这是“气”的实质。
又说道:“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两之也以阴阳,参之也以阴阳冲气”,这恐怕是“气”的入门。
还说道,“其心正,其气平,虽感忽万态,不能蹈其舍”,这当“气”的感受。
他列举了“水”的例子,“从水之道而不以为私,忘水之渊而不以为险,善游者也”。从水之道化虚为实,认识到气也可以化虚为实。
太高深了。
完全无法入门。
得了,还是顺其自然吧。
也许还少一样入门的基础,比如说气功什么的。
那华山派的气功是叫什么来者?
“神凝丹田,息游紫府,身若凌虚而超华岳,气如冲霄而撼北辰。”
路平心中一动。
丹田,一般是说下丹田,位于脐下三寸。
紫府,又称上丹田,道藏中丹经的说法是,由两眉之间入内,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内有先天真一之神。
华岳,是华山吗?练习上下文的丹田、紫府,却更像《黄庭经》中说的,是人的脸部分五岳,华岳其实是右脸……
北辰,人之有脐,如天之北辰,故名天枢,又名神阙。
古怪的气功心法。
算了,还是回头抓个华山派的问问吧。
……
清晨,草草吃过早餐,罗衣服侍他穿戴青色纱袍圆领,穿戴整齐后,罗衣忽然笑道:“公子今日的神情比起往日大有不同。”
路平哑然失笑,一晚上就大有不同?
不至于。
出门前李信牵来马的时候,他才想起来,昨夜李信说的是两件喜事,连忙问道:“信叔!你昨夜说的另一桩事情是什么?”
李信大笑起来。
“公子,也是一桩喜事,您写的话本,双峰堂已经刊刻完成,余孟和堂主非常看重,不日就来福建和公子会面。”
“当真?”路平也是非常欢喜。
从嘉靖年间开始,建阳的话本刊刻,竞争空前激烈,书坊主们不仅仅重金购置话本原稿,还组织了一批文化人编撰话本,稍微有点点才气的,还亲自下场。
余孟和本人名声不显,那不过是在后世,他的名声被他的儿子余象斗遮掩过去了,在这个时候,余孟和可是大名鼎鼎。
自己的话本出来,也算得上一件好事,至少,也能让来福州的那些武林侠客们知道一下,什么样子的大侠才是真正的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