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好地干一场 (第1/2页)
93年的霓虹,全体国民的心态都是非常悲哀的。
因为经济泡沫的破裂,全国失业现象特别严重,大量的企业裁员破产,并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口。
这些人口失业后,也因为经济的不景气,迟迟找不到工作。
运气好的,可以像秋原悠饶前身那样,在街头找点零工维持生活。
运气差的,只能睡公园和桥底,连零工都找不到。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整个社会上都充斥着一股悲哀的气氛,自杀也高居不下。
在这一过程中,霓虹政府一直在试图振奋国民,比如再次鼓吹“一碗清汤荞麦面”精神,应该咬咬牙坚持下去。
但对于政府的这些号召,民众基本是当屁给放了。
经济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还不是内阁的锅!
现在我们连饭都吃不上了,你还想给我们灌鸡汤?!
无奈之下,文部科学省等政府部门,只能以其他办法来鼓舞民间的士气。
所以一旦有什么人获得什么国际荣誉,立刻拉出来夸一遍。
还别,因为霓虹上下对于欧美的崇拜,所以真有不少民众吃这一套。
而秋原悠饶作品《雪国》入围都柏林文学奖这件事,在被一些媒体报道后,也被文部科学省给盯上了,认为可以好好操作一番,以此来振奋国民。
于是在国家机器的推动下,这个仅仅只是入围而非获奖的消息,登上了NHK的黄金档新闻,并且还上了五大报纸的头版。
论起曝光率,甚至比植村赏还要高不少。
所以不到两,基本大半的霓虹国民都知道了秋原悠人入围都柏林文学奖的消息。
在大量的曝光下,各个电视台以及相关报纸,也纷纷开展了针对性的后续报道,请来了一批传统文学界的专家学者。
但对于这件事,这些专家学者心里其实挺腻歪的。
都柏林文学奖,虽然在国际文学奖上也排得上名,但瑞典那个才是最具影响力的奖项才对。
何况现在只是入围,就被捧得这么高,万一入围失败怎么办?!那不是闹了大笑话吗?
不过虽然心里腹诽,但这些请来的传统文学专家学者却没几个人敢反话的。
毕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作家或书评人身份外,还在某个大学或其他学术机构当老师,而这些机构,统统有文部科教省的经费在里面。
万一反话得罪了文部科教省,在划拨经费时被穿鞋怎么办?
毕竟现官不如先管,首相和内阁那帮政客随便骂也不会有什么后患,但管具体事务的公务员还是不要得罪了。
在这样的动机下,舆论里一片唱好声,甚至其中不少专家直接“鼓吹”秋原悠人已经拿定了这个奖项似的。
在众口齐声下,民众也被忽悠得一愣一愣的,似乎觉得这真是什么了不起的奖项。
连带着秋原悠人自己也疑惑了。
他不知道这背后是文部省为了转移民众注意力才这么做的,只是思考这个世界真与前世差这么大吗?这个奖项真有这么牛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