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南明:重生朱由崧 > 第377章 谍报信息(1)

第377章 谍报信息(1) (第2/2页)

无论是官场权谋还是市井琐事,都难逃他们敏锐的目光。

更为独特的是,锦衣卫并没有固定的人员编制限制,可以源源不断地吸纳那些亲近皇帝的大臣以及尊贵功勋家族的子弟加入其中,享受国家俸禄。

try{ggauto();} catch(ex){}

正因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规模不过数千人的锦衣卫队伍,迅速膨胀至嘉靖年间惊人的十五万之众!

锦衣卫这个庞大的群体可谓鱼龙混杂,其中既有负责处理棘手事务的狠角色,也有擅长丹青妙笔的宫廷画师;既有身份特殊的太监,又有贵族勋戚的子侄;甚至还有来自世界各地前来投靠效力的所谓“鞑官“。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曾经威风凛凛的锦衣卫逐渐失去,大明后期的锦衣卫无法有效地对国内进行反间谍工作,更丧失了对外侦察敌情的能力。

昔日威震天下的精英组织,沦为一群只为皇帝个人服务的家丁团队,实在让人感慨万千。

越到大明后期,锦衣卫这个臃肿无效率的家丁团越来越不受待见,反倒是太监们掌握的厂卫更加精干,所能从事的工作也越来越多。

到了天启时期,魏忠贤都可以把锦衣卫看做“狗”的境地了。

当朱由崧决定让陈明遇重新组建大明锦衣卫之时,就展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决心与策略。

宁可从喧闹繁杂的市井之中招募那些声名狼藉的黑帮头目,也绝不再轻易启用那些贵勋子弟们。

与此同时,如今的朱由崧对于赐予他人锦衣卫身份一事变得愈发谨慎起来,他深知这个特殊身份所蕴含的权力与责任,因此不再随意将其授予他人。

此时此刻,锦衣卫与军情司这两个关键部门紧密合作、相互协作。他们不仅要共同应对来自大明内部可能存在的威胁,还要积极展开对清廷统治下的北方地区全方位的渗透工作以及反渗透行动。

如此一来,双方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愈发激烈,局势也越发复杂多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满清派来的奸细若想要窥探到大明朝廷的重要情报,尤其是涉及到国家核心机密的信息,简直比登天还难。

就拿满清的探子来说吧,尽管他们知晓朱由崧正在大力推行一系列新政策,但却始终难以获取到这些新政实施之后所产生的各类详尽且有效的数据资料。

那些隐藏于暗处的满清探子只知朱由崧毫不顾忌地调遣大批军队,以一种近乎强硬的手段和凌厉的气势,强行推动着一项全新的政策。

而在江南这片广袤的土地之上,各种各样针对新政的抵制行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江南豪绅们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南明新政的不满与反抗。

从局部地区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到爆发的大规模生员集体“哭庙”抗议税收等事件,无一不在彰显着江南士绅内心深处对新政的愤怒与抵触情绪。

那些拥有庞大财富和势力的豪绅们,他们对于新政的反应尤为激烈,不断地进行抗争与反击。

而朱由崧对所谓“哭庙案”的处理方式,更使得清廷的高层们坚信,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新政必将导致朱由崧彻底失去民心,进而进一步激化大明王朝内部原本就已经错综复杂的矛盾。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与阻力,但南直隶地区的新政推行工作整体而言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效。

再加上废除贱籍这一举措,不仅使得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的赋税收入相较于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当然,大明锦衣卫和军情司想要得到清廷的核心机密也不可能,但是通过很多碎片化的细节信息,从中推论出了一些隐藏关键信息。

满清两次南下都被痛击,后遗症也开始显现出来了。

满清八旗人丁太少,为了控制地盘,不得不大量抬旗,让许多辽东汉人成为旗丁进入汉八旗。

而且今年为了肃清叛乱,清廷还扩充了“绿营”。

不过这时候并没有“绿营”的叫法。

“绿营”主要是以原先大明汉臣降将为骨干组成的部队。

这些绿营干着最苦的活,相当于满清八旗的仆从部队。

清廷以这种方式快速扩充膨胀起来的部队,战斗力肯定要下降,短时间根本不可能主动发起战争。

清廷内部现在也是一点都不和谐,分为主战派、和防守派。

以洪承畴为主的汉臣一派主战,希望再次集结兵力南下,但是清军两次南侵都被明军打痛了,可谓是伤筋动骨,洪承畴的想法得不到主子们的支持。

以吉尔哈朗为首的满清贵勋,他们主张的军事行动都让汉八旗和绿营顶在前面,开始对控制区主要城池进行加固。

当前的形式是,清廷打不动了,而南明没有发动大规模北伐战争的能力,似乎真的形成了划江而治的局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