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揭开邪恶的盖子 (第2/2页)
复社迎来了最嚣张自由的时代,经常花费巨额钱财在各地举行集会,声威震天,但对国朝大事却一点用处都没有。
而周延儒从崇祯十四年复出后,朝廷税赋剧速减少,大明更是俞发的江河日下。
崇祯元年,朝廷还能收上2000万两税赋。
到了周延儒复出后,崇祯十五年时,税赋不足千万。
崇祯十六年只收到了折合680万两的税赋银。
崇祯十七年,押解到京师就剩300多万两税赋,大部分被江南官绅截留在黄河以南。
江南官绅极有可能那时就已有放弃北面崇祯帝的打算。
而反观被江南复社一帮文人写进史书里的奸臣温体仁和薛国观,他们最起码比周延儒强太多了。
他们两人为首辅时,朝廷还能配合杨嗣昌,把张献忠等农民军打败,连李自成都被揍得只剩十八骑。
反观复社一帮文人,不是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就是在地方上作威作福,坑死了一个又一个能打的文臣武将。
总兵满桂,只因他是薛国观举荐的人,结果被活活坑死在城下。
杨嗣昌和丁启睿围剿李自成时,各地士绅疯狂拖后腿,把大军的粮草断了,搞得丁启睿连自己的战马都杀了。
崇祯时期,只要是能打仗的,基本上都没好下场,背后都有东林党和复社的影子。
一次崇祯皇帝设宴召见薛国观,讨论如何遏制朝臣的贪婪。
薛国观回答只要重整厂卫和锦衣卫就行了。
“假使厂、卫得到合适人选,谁敢贪婪。”
当时东厂太监王德化在旁边,吓得汗流浃背,从此专门侦察薛国观的隐事,准备找薛国观的麻烦。
而王德化那个老太监,他可是先开城门迎闯王,后迎建奴鞑子入皇宫的货色,早就是奸细一个。
薛国观很快就因一桩小事被罢官。
但薛国观纵勇崇祯皇帝重整锦衣卫和东厂一事被传到官绅们耳朵里,还不让官员们疯狂反扑。
于是薛国观在被罢官的第二年再以受贿罪下狱,缢死。
明代首辅获罪被杀的,就夏言和薛国观二人,所以东林复社官员对他可谓是恨之入骨了。
所以江南复社的存在,只能用“泡最靓的妞、弄死最大的官、捣最大的乱”来形容。
东林复社一帮江南豪绅除了危害朝廷,对地方的百姓危害更甚。
江南那帮豪绅干预行政,把持乡里,时时事事,无不要体现其意志,维护其利益。
现在反对新政的,基本都是那些身家丰厚的豪绅。
豪绅们侵夺了大量土地,更是蓄奴成风,生活作风败坏。
像为复社站台的名儒董其昌,家里拥有数十万亩膏腴田产,三百多条游船。
这些产业还不是从小民那里豪取强夺而来。
而董其昌自己都七十多岁了,还总爱买黄花少女回去享用,因为他最喜欢的就是采阴补阳。
一个黄花少女董其昌只用一次,元阴被采完后,少女们下场往往十分凄惨,为奴为婢不说,生死不由命。
这些签了卖身契的奴仆,子子孙孙,世代不能脱离贱籍。
投献豪绅的普通百姓,表面是自愿,其实还不是被逼的,要不然谁愿意世代为奴。
因为这些豪绅享有优免特权,而官绅却把税赋全加在小民头上。
小民出于无奈,不得不投靠豪绅世家以求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