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一百一十章 布局

第一百一十章 布局 (第1/2页)

走下小山,在附近转了两圈,唐顺之的眉头是越皱越紧,好一会儿之后叹道:“只怕耗费巨资。”

“值得。”陈锐简短的如此回答。

陈锐从不怕强大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南京那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属猪的。

想不被牵连,不被拖后腿,那就要进行切割,军队、财政、辖区、组织架构各个方面都要做切割。

沈束、周君佑、周君仁乃至于孙钰、陶大顺,都是要么被朝廷抛弃,要么抛弃了朝廷的人。

全军上下每一文钱都不是来自于朝廷的拨款,每一柄军械也都是花钱买来的。

也不知道唐顺之听出其中味道没有,斜着眼瞥着陈锐,但也没说什么。

在各处大致转了一圈,护卫选了地方开始埋锅做饭,胡八还去捞了几条鱼上来,唐顺之捡了块大石坐下,拿着枯枝在地上画了个草图。

“家眷、作坊放在北侧,但营地不可能在北侧。”唐顺之一边比划,一边说:“必在平地,一部分驻扎靠近码头方向,一部分驻扎略偏南方向。”

陈锐没吭声,只默默听着,唐顺之继续说:“之前你提及,在海岛立基,避风为首,但还有一点你说漏了,水源亦为首要。”

“所谓水源,有好有坏,此地山高林深,常有瓢泼大雨,易发山洪。”

“适才在南侧,多见淤泥,应是山洪所致。”

陈锐眉头紧锁,他倒是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原先还考虑将那片平地作为日后种子的培训基地……这个时期,土豆、红薯、玉米应该已经传到欧洲甚至东南亚了。

“而且码头处无水源。”唐顺之滔滔不绝的说:“倒是有条旧河道,但小半河道被堵塞,又长时间被废弃,导致河床升高,河流转而往南北方向。”

沈束听出了味道,好不容易找了个唐顺之略为停顿的关口,问道:“荆川兄明见万里,自然是有所提点,还请明言。”

“且让他泄泄心头气。”徐渭嗤笑了声。

唐顺之老脸略为一红,不过他肤色黝黑,倒是看不出来,这七八日在余姚、宁波两地,常常被陈锐、徐渭的话堵得胸口发闷,好不容易找个机会……

“老夫有个同乡,倒是最擅治河。”唐顺之悠悠道:“通惠河便是其手笔。”

“剑泉公啊!”沈束立即想起来了。

吴仲,字亚男,号剑泉,武进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嘉靖二十三年以太仆寺少卿致仕,他曾经在嘉靖七年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疏通通惠河,得朝野赞誉。

“剑泉公……”沈束迟疑道:“应该年迈甲子了吧?”

“六十有八。”唐顺之点点头。

看沈束嘴巴都歪了,徐渭没好气的说:“他既然敢提及剑泉公,自然是有其原因的,说吧!”

唐顺之瞪了眼徐渭,才解释道:“剑泉公有三子,次子、幼子均擅治河,只是举业不畅,未能出仕。”

顿了顿,唐顺之补充道:“两位均是绍兴人,当知嘉靖二十四年,西兴运河溃堤,便是剑泉公幼子吴泽主持重修,并于西兴镇设三处码头,修建仓库。”

“噢噢噢!”

嘉靖二十四年,沈束已经高中进士了,但徐渭是知情的,恍然道:“最是恰当!”

一旁的陈锐听了会儿才明白过来,在嘉靖二十六年之前,天下商业最发达的地方在杭州,因为南北运河,天下海贸最旺盛的地方在宁波,因为双屿岛。

从杭州到宁波,要经过姚江、慈溪、甬江等河流,但其中最关键的,同时也是人工修建的就是西兴运河。

try{ggauto();} catch(ex){}

也就是从吴泽重修西兴运河,并且在西兴镇修建码头仓库之后,西兴镇成为了杭州到宁波最重要的中转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