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技改出好酒 (第1/2页)
平日里,除了来维护封泥工人的浓香1车间,在安静了数十天之后,重新开始热闹了起来。
陈元庆让保留了五口窖池,让继续进行发酵。
酒精的生产工艺是提纯生化反应,产生乙醇后就停止,一般72个小时就能完成。
白酒里面含有不只是酒精,还有其他的醇、酸、酯、醛、酮等物质。
这些物质都是通过发酵产生的。
发酵时间越长,酒糟中的微生物就越多,生物反应就越彻底,产生的物质就越丰富。
生产的酒就越醇厚、丰满、回味悠长。
所以想要获得更优质的酒,就延长发酵时间。
浓香酒一般发酵六十天时间就行了,但很多酒厂为了保证酒的品质会发酵九十天。
陈元庆就选择的发酵九十天。
现在春井坊酒业还没有正式对外销售浓香酒,酿好的酒,要在陶酒坛里面存放上最少半年时间才会对外进行出售。
而且,只是存放半年时间的酒,大概只是作为低端酒进行出售。
这次陈元庆要求5口窖池进行更长时间的发酵,就为的进行一些实验。
试试看,通过更长时间发酵的酒醅生产出来的酒,质量到底能够好上多少。
白酒的生产,在以前不了解微生物这些概念,想要更好的酒,就是不断的试出来!
看怎么样弄,才是最好。
春井坊酒业现在想要靠生物技术来提升酒品质量,显然不现实的。
实验设备倒是能买到,可人呢?
有设备,总是得要有人会操作吧!
招不来大学生,但找上个酒厂退休老师傅来厂里面做指导,还是能成。
此时绝大多数酒厂,都是国营酒厂。
到了退休年龄,工人就会退休的,技术再是好的也得要退。
另外,在现在很多厂子因为岗位有限,而又是有庞大的职工子女群体未就业。
厂里面可以不管社会上的其他人,可本厂子弟得要管,得要安排工作。
所以,很多厂子都在搞父母提前退休,让子女顶岗。
如此搞,自然就让大量技术好的工人提前离开了工作岗位。
一部分人就开启了养老生活,这部分人就不说了,因为已经从社会的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
还有一部分人,开始进入到乡镇企业乃至民办企业当中,促进了乡镇企业和民办企业的技术发展。
以及一部分人会出来自己搞个摊子出来。
不说成为行业巨头吧,小有身家的人不在少数。
“陈总,这两位是李永健李师傅和夏家友夏师傅,都是在酒厂工作三十年的老师傅。”
“李师傅、夏师傅,欢迎你们来到春井坊酒业!”陈元庆脸上带着热情的笑意,主动的与李永健和夏家友握手。
俩人都是从蜀川某家知名酒厂内退的酿酒师傅。
在酒厂里面,干了一辈子,为了给儿子腾位子,主动退了。
实际上,俩人也就才是五十出头。
陈元庆邀请他们来,为的就是完善春井坊酒业在酿酒工艺上面的一些细节出来。
酿酒技术发展几千年,现在的蒸馏酒也是出现了几百年时间,从元朝的时候开始出现。
这么多年时间一直都没有断过。
所以在技术上面来讲,现代酿酒和古代酿酒在本质上面来讲,区别真的不大。
技术原理和技术实现谁都能掌握,可想要做好,就得要看工艺。
而工艺更多的看各个环节的细节。
想要生产酒,生产环节还是很多的,每一个环节都都做好,才是会生产出来好酒。
让陈元庆把每一个环节都完善到极致,这想一想都不可能的事情。
陈元庆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春井坊酒业想要进步,那么必须得要生产优质好酒。
所以,那么在酿造工艺上面就必须得要精益求精才行。
陈元庆没有办法来推进这个事情,而酒厂里面的人,也是没有这个能力。
那么就要借助外来者。
张鹏站在一旁介绍道:“这位是我们酒厂的总经理陈元庆。”
总经理就是厂长,这一点还是知道的。
“陈总你好你好!”
陈元庆:“不要在这站着了。张学文,你带着两位师傅去住的地方安顿下来。”
张学文既然不好读书,在家里面又是无所事事的,那就来给陈元庆跑腿好了。
陈元庆发现,张学文这小子,在办事上面,还挺是靠谱。
自己交代的事情,他都办。
“两位师傅,你们先去休息一下。有什么事,我们吃晚饭的时候,边吃边聊。要是有什么缺的,就给张学文说,他会给你们送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