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大明隐相 > 第87章 坏了!冲我来的!

第87章 坏了!冲我来的! (第2/2页)

“你年纪轻轻,铁打的骨头不成?”朱元璋几乎是咬着牙吼道。

“说说咱的祖训,说说近期的钱庄!再说说邓愈等人回京之后的犒赏!另外,秦王晋王明年就要就藩……也借此次经筵之机会,论论当今国事!”

try{ggauto();} catch(ex){}

刘三吾只是道:“或许真的是高祖之错!不给其权,就不会见到血肉相残,想必汉高祖在天之灵,也是极为懊悔此事的吧。”

甚至这一次,陛下开这经筵,根本原因就是为此。

“陛下,其实高祖分封诸王,自然也可。”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呵呵……难道七国在最开始,就没有抵御匈奴吗?”

“这两者……都是一个道理!”

此刻。

却是方孝孺!

“臣倒有不同意见。”

方孝孺年纪轻轻,就已经定型,不可改变,他也不想改变。

涂节赶忙道:“非是臣。”

“那伱来告诉咱,为何大周分封天下,诸侯国拱卫天子,就能有八百年国祚?”

“谁给了他们这么大的胆子?若是诸王还在,手握兵权,他们敢吗?”

朱元璋怒拍桌子,已经起身。

朱姓子孙,分封天下!

气氛沉静,但众人的心神之中,却一片涟漪。

但方孝孺恍若未觉,只是高声道:“诸王的确有骨肉亲情,在高祖在世之时,尚且兄友弟恭。但一旦高祖离世,兄弟亲情又能剩下多少?”

果然!

方孝孺不知道为什么,转头看向苏闲。

在这件事情上,父皇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被劝动。

更何况,他们谈论的是古。

“更何况,以吾等后世人来看,若非大秦一统天下,统一度量衡、钱币、此后再有汉武帝一统思想,罢黜百家!”

说完这些。

这是干嘛?有人想害我?

看着他,就连朱元璋也是一愣,“怎么?国朝几位大儒,连咱曾经劝说过的三老贤臣都来了。”

他呆在原地,却是愣住了。

顿时!

他话还没说完!

宁夏、陕西、山西等地也在筹备……

朱元璋的脸色顿时不好看起来。

现在的朱元璋也是告诉诸臣,咱不装了,摊牌了。

既然是借古喻今,方孝孺的言辞,尖锐到让人不敢想象。

刘三吾看向朱元璋,“若真要论过的话,倒是要论高祖自己了。”

“嗯?这倒新奇,咱还是第一次听这个,你且说说。”

“陛下复兴汉统,本该继任前朝之志,一往无前,为何非要回头呢?”

“刚凑巧,百官现在就在近前。”

我们就是来体验气氛的?

“秦王,此是经筵之地,论的也是大汉诸王,我有何胆,敢乱您与诸王情谊?”

“今时今日,还有我大明吗?”

“苏闲,咱倒是差点忘了,钱庄之事,你也出了一份力,你不如就说说你的看法……”

但谁都能听清楚,其话音之外的森寒。

苏闲心头一跳,声音就是从自己的身边响起。

他的脑海中,不禁回想起前两次的事情。

直接看向朱标。

苏闲看向涂节,这是有人拿自己当刀使,让自己附和你们吗?

真的无可奈何吗?

一边想着。

“所以平日在朝堂,文官高高在上,喊一声为国征战非好汉,东华门唱名才为好汉?”

正是朱善。

他好像也很感兴趣。

“了解实情后,陛下都感叹,赤子之心,天真之语,倒是让人耳目一新,事后,陛下更称赞其为麒麟子!”

“陛下!”

“咱再问你,王朝末年动乱之因,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干政!”

苏闲缓缓起身,动念之间,就已经清楚了他们的打算。

朱元璋似乎是早就遇到有这类声音,他声音浑厚,直接开口。

而看他刚才的样子。

“手握利刃,杀心自起!”

“战国之时,列国互相征伐,动则死上数万乃至数十万大军?数百年的战乱不休,难道还不够吗?”

而方孝孺却跨前一步,再度道:“陛下,史书之上,大唐父子情谊在皇位面前,尚且如此单薄。”

却见涂节上前一步。

在今年四月之前,谁又能想到这些?

“你们,可还有人对这七国之乱,有其他看法?”

朱标无奈一叹,旋即只能点头称是。

涂节也连忙道:“正是如此,这位麒麟儿,也是大本堂的学子,不论年纪大小,在这经筵上也是要考校考校的,此为常事。”

方孝孺却是想着心中的想法,刚要上前一步,点名道姓。

前几个月的谋划,也终于在此刻,要稍稍的露出一丝马脚。

“可为何,吴楚还要步步紧逼,最后只有刀兵相见,景帝才终于险胜?”

干嘛?

“你还有不俗见解?”

随后他也不想和对方多说了。

“玄武门之变,难道还不够警醒?”

果然,却见朱元璋,似乎也想到什么,朝着苏闲看来。

笑道:“今日之事,不知为何,让臣有一种熟悉感。”

咱就是在借着七国之乱,来说咱现在要做的事儿。

“为人君主,要对血亲宽容。”

“若是再无让咱满意的答案,那今日的经筵,就该到此为止!”

苏闲刚才听到徐膺绪说过,好像是陛下曾经说过的“三老贤臣”?

“哦?刘先生,你有见解?”

<divcss=ntentadv>

朱元璋心神一缓,这诸臣里面到底是懂咱的。

而方孝孺显然也发现此事,该说的已经说了,至于陛下,无可奈何……

就在这时,在一众翰林的前方,三位老者之内,有一人起身。

刘三吾语气温和,相比较方孝孺,他的开场白就十分受朱元璋欢迎了,“其实,老臣认为,七国之乱的直接原因,并非是景帝,也并非是七国……”

苏闲却看着众人朝着自己看来的目光。

两位丞相,胡惟庸大出意外,汪广洋也不迷糊了,睁大眼睛。

“放肆!难道高祖让他人掌握兵权,就不会出现拥兵自重吗?”

“陛下!”

“总之,标儿你记好了,这七国之乱,就是景帝的错!”

起码此时的百官,在其直接说出“汉高祖驾崩”之后,眼皮子就开始狂跳,只感觉一阵心惊肉跳,差一点都能看到心脏跳出来了。

“东汉末年,曹操能挟天子令诸侯!”

朱标、朱棢等一阵皇子,也是聚焦向苏闲。说实话,刚才听惯了反驳的,突然听到一个人说赞同父皇的看法,他们都有些不适应!

“所谓情谊,在一代之间,或许固若金汤。可两代乃至三代之后呢?文帝之时,大汉诸王已经有起兵之心。”

而朱元璋更是一喜,差点在心中狂呼:

好小子……

这世上还是有人懂咱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