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风云变幻 (第2/2页)
“启禀圣上,图海将军三战三捷,逆贼王辅臣被困平凉,陕西局势渐趋稳定。图海将军谨遵圣令,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未给敌军任何机会。”
try{ggauto();} catch(ex){}
“禀明万岁,东南之地,征南大将军杰书取得大胜,已收复浙江,敌军退守福建。待整军之后,即可进军福建,直捣福州。”
……
“好好好!”
听着大臣们的军情汇报,吴翔扮演的康熙帝喜笑颜开。
这个月他将宫中有名的妃子都宠幸个遍,解锁了不少古代姿势。
看似沉迷享乐,实际上一直都有关注战事,对于前线的支持更是不曾短缺,要人给人,要粮给粮。
“传令下去,奖率三军,并拟一道表彰折子,务必要让赏赐落实到每名兵士身上。对于前线将领,更是要不吝封赏。”
至于周游的身份,康熙同样查到眉目,锁定到吴应麒身上。
毕竟身为岳州主将,吴应麒的一举一动庆军都有关注。
周游抛弃帅位,一走了之,庆军自然有所防范。
吴翔心里清楚,周游多半是帮陈沅寻找神兵去了。
不过,舍弃庞大势力,独自寻找神兵,效率可想而知。
没想到周游竟如此愚蠢。
吴翔心里冷笑,
几个人的效率,哪能比得上发动全国之力寻找来的快。
但是吴翔虽有颁布圣旨,只要寻到凤首箜篌并献宝者,就可封侯。
收集到的箜篌,却都只是些普通乐器,并不是神兵。
不管怎么说,周游他们已经出局,庆军平叛,十拿九稳
……
“急告周王,江西战场我军惜败,醴陵和萍乡接连沦陷,现长沙门户洞开,敌军或会威逼湖南……”
“靖南王耿精忠那边,处州失守,耿军退守福建,并向我军求援。”
刚由川入秦的吴三桂米眉头紧皱,
耿精忠求援,王辅臣受挫,夏国相战败……
吴军这边竟然没有一个好消息。
造反讲究一鼓作气,若是不能短时间内席卷九州,令天下皆反,光靠吴三桂一人,他是没有信心彻底推翻庆朝的。
虽说吴三桂自认为他乃当世第一名将,天下无人会是他的对手,但军力和国力的差距客观存在。
再说作为三跪家奴,没人比吴三桂更清楚庆军八旗的战力。
在江南这等依山傍水之地,吴军精兵还能借助地形固守,若是到了北方平原,没有军队能在平坦地形上挡住八旗骑兵的冲锋。
那可是全员三级精锐,更有成建制四级禁卫的铁军。
就算吴三桂将镇守滇中的精锐全部调往前线,也不会是庆八旗的对手。
这也是吴三桂不敢强渡长江,入寇中原,而是选择由川入秦战略的根本原因。
莫非那日神龟徘徊于湖南四川而无寸进,便是我之宿命?
吴三桂念头急转,心中对于反庆的信心又降低两分。
长沙乃湘北中心,上济岳州之粮饷,下为衡阳之屏障。
长沙若失,岳州定然守不住,衡阳更是门户大开,基本上半个湖南都将丢失。
而湖南乃吴军之要害,与湖北、江西、贵州、广东、广西、四川(尚无重庆)六省接壤,不容有失。
加上我身体不好,怕是无法再劳师远征了。
罢了罢了。
陕甘局势,只能选择相信王辅臣和王屏藩。
一念及此,吴三桂下令,
“传令撤军,回防长沙。”
吴三桂又想到自己的次子吴应麒,这小子自入粤之后下落不明,再无消息。
至于周游那个和吴世宾内外夹击而取广东的策略,在吴三桂看来更是可笑。
你有这本事,直接收服郑经,出兵江西,不就能立解江西战场困局。
真的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吴三桂冷哼一声,
若是吴应麒镇守岳州,他可调大将马宝回援长沙,又何须亲自回去。
如此不靠谱,幸好自己未曾打算将王位传给他。
对于吴应麒入广东干翻尚可喜,帮助吴军稳定后方的计划,吴三桂是万万不信的。
你当自己是苏秦张仪转世,三言两语就能左右天下局势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