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第1/2页)
接下来就是宣读第二道诏书了,这道诏书是册封王后的诏书。
百里长风的声音再次在奉天殿之中响起:
“孤承天运,御极临邦。国之大本,在于内治。王后之位,至重至贵,当择贤德之女以居之。
今有赵氏,出自名门,性行温婉,才德兼备。幼承庭训,知书达理。容止端庄,淑慎其身。有柔嘉之质,具贞静之德。
孤仰承天命,俯顺舆情,特册封赵氏为王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统率六宫,以和邦家。敬奉宗庙,以绥福祉。
王后卫社稷,佐孤躬,当恪尽妇道,慈惠万民。率六宫以遵礼,表四海以贤德。望诸臣工,敬之重之,以成我邦家之治。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之后,众人又向坐在李弘左侧下首椅子上的王后赵清竹行跪拜礼,口称“王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大嫂柳氏对自己一直忠心耿耿,忙里忙完,如今李弘称王,也是时候给她一个名分了。
她的出身注定当不了王后,但是给封个侧妃还是可以的。
“孤承天序,抚御万邦。念及宗室繁衍,后庭宜有所辅。今有柳氏,淑德婉容,端慧娴雅。出自名门,幼承庭训,温婉恭顺,德才兼备。
自入吾王家,恪尽妇道,温柔敦厚,上敬长辈,下睦宫闱。其行止有度,礼仪周全,深得孤心。
今特册封柳氏氏为贤妃,赐居春和殿。望其秉持贞静,恭谨自持,佐孤之后宫,绵延王家子嗣,以显我王室之荣耀。钦此。”
众人再次向坐在李弘右侧下首,身穿嫔妃朝服的柳氏行跪拜礼。
柳氏虽然尽量地让自己保持着平静,但是李弘却能感受到她的激动和紧张。
她从来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能成为王妃,因此看向李弘的目光更加充满了感激和崇拜。
赵清竹和柳氏两人因为太过紧张和激动,小脸崩的紧紧的,说话的时候都带着一丝颤音,但是好歹没有在人前失仪,算是顺利地走完了流程。
在册封完了王后王妃之后,接下来就是众人最期待的时刻了。
封赏群臣!
虽然事先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但是不妨碍大家依然为此兴奋激动。
唐国新立,在官制上基本上是效仿明朝的官制,在朝廷中枢设置六部三司,在地方上设置府州县三级行政单位。
毕竟明代的这套政治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就是上满清入关之后也基本全盘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只是在局部做了一些调整。
在中枢,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军机处替换了内阁。
在明代,内阁的定位和权力也是经过了多次变化的。
明成祖朱棣创立内阁,其目的是在不违背祖制的前提下,填补相权被废后留下的真空。
内阁众臣的主要职责是参预机务,包括作为政务顾问参与核心机密的咨询和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定,以及担任机要秘书代替皇帝草拟圣旨、诰敕及相关文书等。
他们起着皇帝智囊团或天子幕僚的作用,同时也从事谏言工作。
然而,这一时期内阁职权和品阶不高,内阁与其他政府部门不存在从属关系,也没有下属机构,权力极其有限,只是充当具有参谋性质的组织。
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内阁权力逐渐壮大并凌驾于原本的六部之上。
自明仁宗起,内阁诸臣开始对各地官吏及中央政府的奏章进行预览批注,形成票拟制度。
这一制度虽然有效减少了皇帝工作量,但需要皇帝和内阁众臣皆为明君贤臣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仁宣两朝政治开明,该制度能发挥出效果。
然而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昏庸怠政,导致该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
首辅制可追溯到嘉靖年间。
嘉靖帝以外藩入继大统,在大礼议之争中,支持他的张璁受到赞赏并获得特权,他将票拟与应对大权揽入怀中,其他阁臣作用趋于功能化及参谋化。
至此,首辅之权初步形成定制,即以一人专决为基础,独揽内阁中的批注工作,成为有实无名的另类宰相。
此后的历代首辅,如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均对首辅权力及地位加以巩固。
首辅权力极大,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经过嘉靖、隆庆的发展,万历早期内阁权力达到极盛。
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他的实际地位接近于现代首相。
明朝后期,皇帝对内阁的控制权加强,使其逐渐丧失独立性和平衡作用,效率和能力下降,官僚集团和士人阶层对其改革抱有不满,这成为明朝后期封建皇权逐步瓦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终,随着明朝的灭亡,内阁制度也走向崩溃。
而清代的军机处相比明代的内阁,虽然在职能上有一些类似之处,但其实却有很大的不同。
明代内阁是一个正式的权力中枢机构,而军机处是一个非正式的临时机构。
明代内阁拥有议政权和一半的决策大权,也就是说明朝的内阁有一半的签字大权,如果内阁的操控者—首辅和司礼监的主管者—秉笔和掌玺太监关系密切,就有可能形成内阁专权的局面。
而清朝军机处只有议政权和笔录的权力,没有任何决策权,完全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和咨询机构。
人员构成上,明代内阁大臣都是专职官员,没有固定的数额,也没有固定的任期,一半由翰林出身的文官担任,易于形成朋党,这就为其专权提供了可能。
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都不是固定官职而是兼职,这就进一步避免了军机处削弱皇权。
明代的内阁有“票拟”的权力,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以往,按大明祖制,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
大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
后人猜测明宣宗这一做法,其目的就是让太监牵制内阁的权力。
而清朝的历代皇帝都严禁宦官参议朝政,始终把决策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军机处没有任何机会取得外援从而参与决策。
李弘同样设置了内阁,但是唐国的内阁与大明的内阁却很不一样,职责权限这些基本上全盘借鉴了满清的军机处,让内阁的阁臣们无法像大明那时候那样专权,形成事实上的宰相了。
众人皆翘首以盼,等待着新的封赏诏令。
李弘让百里长风继续宣读那所有人最关心的封赏诏书,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地聚焦在百里长风身上,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百里长风神色庄重,缓缓展开诏书,以沉稳而清晰的声音开始宣读。
首先宣布的是六部左侍郎的任命:吕兆波为吏部左侍郎,他将肩负起选拔官吏、考核官员绩效的重任。
钟子清被任命为刑部左侍郎,负责司法审判与刑罚执行,确保国家法律的公正严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