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祥之感 (第1/2页)
距离舜皇山西北方向十几里外有一座堡子,整体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是永州新宁县有名的乡绅张家大宅所在地。
堡墙大约高三米有余,几处角上还设置了瞭望塔,上面有家丁在放哨。
远远地就能听见从堡子里面传来的喝酒划拳行酒令的喧哗声,这是张家家主张汝耕正在设宴招待永州府绿营守备杜峰以及他手下的军官士兵们。
湖南的乡绅们原本是没有修建堡子的习惯的,只是因为前些年吴三桂起兵反清,湖南很快就被吴军给占了,吴三桂甚至还在衡州建国称帝。
再后来,清兵大军打了过来,湖南成了双方交战的主战场。
整个湖南几乎处处都是战场,到处烽烟四起,兵祸连结。
很多溃兵都跑到了山上去避祸落草。
一时间湖南遍地都是贼匪。
清兵忙着清剿吴三桂的叛军余孽,根本顾不上这些占山为王的草寇。
草寇们要活下去,自然就要下山劫掠。
乡绅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田产,只能修筑起堡子来抵挡山贼。
张家堡就是这么来的。
张家的家主叫做张汝耕,家中良田数千上万亩,另外还有数千亩山林水塘等。
在新宁县甚至包括是永州府城内都有张家的铺子,涉及山货、粮食、丝绸以及酒楼等行业。
可以说绝对称得上财大气粗,在新宁县乃至整个永州都是排的上号的大家族。
张汝耕进出新宁县衙可以说是畅通无阻,是本县知县的座上宾。
只要有什么事情招呼一声,县衙就给办得妥妥当当。
当然,张家这么有面子,除了因为张汝耕用银子喂饱了县衙上下之外,与他有一个在永州府衙做通判的弟弟也有很大的关系。
通判在府衙属于三把手,除了知府和同知之外,就属他最大了。
通判主管的是刑名诉讼,是个真正的实权官位。
因此,张家是新宁县绝对的地头蛇。
两年前,虽然吴三桂的叛乱被清军平定,但是湖南遍地的贼匪却没有被完全剿灭,还不时地下山劫掠。
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这些家大业大的乡绅土豪们。
在新宁县,张家首当其冲。
他们家的产业多,要运送货物前往永州府等地,就必须要经过舜皇山脚下。
但是自从舜皇山上多了一股叫做野狼寨的贼匪之后,他们张家就倒了霉,货物经常被劫不说,而且好多次连送货的人都被杀的干干净净。
这让张家损失惨重,苦不堪言。
他们只好重金聘请江湖高手来押送货物,甚至连永州府最有名的福威镖局都请来押送货物,可是依然挡不住野狼寨的贼匪。
野狼寨的这股贼匪完全不讲任何江湖规矩,货物要抢,人也要杀,以至于最后福威镖局都不敢接他们新宁县的镖了。
镖局行走江湖,除了自身武力之外,更主要的是也是要江湖同道给面子。
若是人家不给他们面子,那他们也没办法。
张家无奈之下,想着自己组建护卫队押送货物。
但是问题又来了。
护卫队若是人数太少,不顶事。
人数如果太多,又会引起朝廷的忌惮。
因为三藩之乱,康熙皇帝对汉人更加提防了。
地方上的乡绅们要是请的护院多一点,都有可能被冠上“蓄养私兵,意图不轨”的罪名。
所以最终张家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和本县其他几家深受野狼寨匪患之害的乡绅一起凑齐请永州府的官兵出来剿匪。
按理说,剿匪本应该是官兵的本分职责。
但是这是大清,自有国情所在。
要想让官兵们出动,没有足够的好处那是不可能的。
要么上面下命令,下面给好处,这样才能出动。
况且,要出兵,还得打通上上下下的关系。
除了本府统兵的绿营兵守备游记等人,还有知府同知等府衙的大佬以及下面的相关经办人员都要打点。
除此之外,还要给远在省城长沙的绿营提督等人送礼。
等到上下都打通了,官兵这才能出动。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官场的那些恶习陋规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经过了三藩之乱,上至康熙,下至地方官员,都对动兵这件事非常的敏感,所以往往在这种事情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也是为什么野狼寨占据舜皇山好几年来依然没有被剿灭的原因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