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诸天:贫道专治各种不服 > 第九章:管杀不管埋!

第九章:管杀不管埋! (第1/2页)

人生有三境。

世间英雄,大多处于第二境,追求青史留名,功耀后世。

强如天降猛男朱元璋,也未能免俗。亦在意他人对其一生功业的评价。

李道成自然知道,朱元璋想听什么样的话?

也能理解朱元璋的心情,但是,却不愿说出违心之言。

自己是有系统,但一身功力,也是一蒲团一蒲团的苦坐出来的。

日夜辛苦修炼,终于修到这般天下绝顶的境界。

为了什么?

难道就为了交际么?

你有盖世权力,我也有绝世武力。咱们地位平等。我为什么要说违心的好话来奉承你?

自己苦苦修炼,不就是为了拥有,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底气么?

想到这里,李道成便淡淡的回道:“你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朱元璋道:“粉饰奉承之言,咱生平已听得太多。咱既然来问你,自然是要听真话。”

“真话向来是很难听的。”

朱元璋哈哈一笑:“小看咱了不是,这点气度,咱还是有的。”

既如此,李道成也就不客气了:“你功绩虽不错,但就别碰瓷唐宗汉武了。”

碰瓷一词,出自清代,一些破落八旗子弟,因生计无着,便勾结地痞流氓,拿着瓷器去碰撞外乡人,故意摔坏瓷器,以此讹钱。

大家都没有听过,但在座都是才智之士,稍一琢磨,就明白了大概意思。

朱元璋哦了一声。

李道成道:“就如同贫道所制的,给天下高手定档的榜单,将庞浪两人,单独列为一档一般。历代帝王中,论及功业,唐宗汉武,也是独一档。”

“汉武帝打残匈奴,奠下强汉之名,以此塑造了族群底色。因此四夷也有了将华夏苗裔称为汉人的习惯,流传至今。”

“霍去病封狼居胥,窦宪勒石燕然。功留史册,光耀千古。后世历代将帅,无不以其为目标榜样,视为抵御外敌的最高功绩。强汉武功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而唐太宗时期,巅峰疆域,东起扶桑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至捕鱼儿海。四夷慑服,万国來朝。”

“强汉盛唐,功盖千古。唐宗汉武,功绩皆是远胜于你。”

朱元璋心里有些不服,下意识的反驳道:“刘彻有父祖三代,数十年修养生息,积蓄下的雄厚国力。方才有本钱做出此番功业。”

“李世民则是累世公卿的璎珞子弟。他们出身都远高于咱。”

“若是把咱换到他们的位置,咱未必就不能做到他们的功业。但若是把他们换到咱的位置,咱相信,他们就一定不如咱。”

朱元璋素爱自称淮右布衣。显然不以出身低而自卑,反而以此为傲。

除了虚若无眼神玩味之外,余者皆露出赞同之色,觉得朱元璋的话也很有道理。

确实,历代帝王中,论及出身,未有低如朱元璋者。

就算是刘邦,起步也是个亭长,还有萧何曹参樊哙等人依附,处境远强过朱元璋。

历代帝王中,唯有朱元璋,是白手起家,一步步硬爬上来的。

众人都看向这位玄仙,看他如何作答。

李道成道:“你以一介贫民之身,白手起家,确实不凡。但老子云,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倚。出身低,既是你的优胜之处,同时也是你的弱点短板。”

朱元璋道:“哦?这话又从何说起?”

“且细细说来。咱倒要听听,你能说出何等惊人之语。到底是言之有物,还是哗众取宠?”

李道成道,“出身,决定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基础。而认知基础,又决定一个人的眼界上限。”

“你受此所限,即便只论本人的自身能力,在历代帝王中,除却唐宗汉武之外,也至少还有四位,可以稳胜过你。”

“有哪四位超过咱的?”

众人也是心中好奇,俱看向李道成。

李道成道:“汉高祖,汉文帝,汉宣帝,唐高宗。这四人稳胜过你。”

闻言,虚若无眼中露出玩味、赞同之色。

余者却有些不以为然,说汉高祖能力胜过朱元璋,倒也就罢了。而这后三位,都是有名的忍宗皇帝。

见朱元璋似欲反驳,李道成就说道:“汉高祖比你豪爽,比你能容人。”

“后三位,都以善忍而闻名。你的性格过于刚烈,没有他们能忍。”

“你英明神武,无愧洪武之名。但终究出身限制了你的眼界上限,在审时度势,在大局观上,都不如以上几位。比如你定下的国策,就有很多隐患。”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收摄心情,“咱愿闻其详!”

李道成道:“你出身农家,是以世间百业中,你认识最深的,就是土地。所以你的基本国策,大多围绕土地而展开。却忽视了商业。”

“土地,只能维持生存。你也种过地的,可曾见过几个纯靠种地发家的?”

“是以农业之利,只能维持朝廷基本运转,想要富庶强盛,还是得靠商业。”

朱元璋就洒笑一声:“商人不事生产,买低卖高,屯积居奇。国之蛀虫而已。道长却视其为富国之基,何等可笑?”

“这就是出身决定眼界见识了。”,李道成直言不讳的道:

“从你的禁海之策。便可知你对海贸之利,一无所知。从你定的三十取一的商税,就可知你对商业的认知,何等浅薄?”

“贩卖丝绸茶叶瓷器,与米粮粗布之间,其利相差何止一倍。”

“青黄不接之际贩米,与秋收之际,其利又有差距。是以货有贵贱,商有商机,利率皆不等。又岂可一概而论,俱以三十取一税之?”

“再说海贸……”,

说道此处,李道成顿了一顿,看了一眼楞严后,续道:“即便是世人印象中野蛮无知的元庭,也知道在泉州开港,通商四海,以取海贸之利。”

“南宋以半壁江山,抵御了蒙古人九十余年。国内却大致稳定。皆因有海贸之利为支撑。赵构自己也说过,海贸获利甚巨,远胜取于吾民。”

“海贸蕴藏如此巨利。你却视而不见,只知在农夫身上索取。可见你对商业的认知,是何等浅薄。简直就连蒙古蛮子和赵构都不如。”

马皇后和朱标相继离世,虚若无半隐退之后,这些年来,还是第一次有人在朱元璋面前,直言不讳的指出他的缺点。

所以朱元璋若有所思之余,也有些恼怒李道成毫不留情的态度。

不过他身为开国雄主,深具城府,再说李道成一席话也确实让他有所收获,便强压怒意。

回道:“这两条就姑且算你有理,咱就认了。还有呢?”

李道成自然不会客气,“还有,听闻你封诸子为王,俱藩镇一方。自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乱政之后。你可见有哪个大一统王朝,大封藩镇的?”

朱元璋反驳道:“咱期待你言之有物,不想却是些迂腐儒生的常谈之言。所谓术业有专攻。道长还是专心练武吧,国事上,就别轻易发表意见了,以免贻笑大方。”

“咱封诸子镇守边陲,外御四夷,内安民生。使万民得享三十年太平。但在你口中,似乎却成了乱国之策,岂非可笑。”

李道成也冷笑起来,“到底谁可笑?”

“我说你出身限制你的眼界,你还不乐意听。你如此短视,只见其利,不知其害。”

朱元璋激起几分火气,“你说咱对商业认识不深,咱就认了。但是这条,你今天不说出个所以然来。就算你是武道宗师,也得给咱一个说法。”

李道成道:“听闻诸蕃皆是世袭罔替,朝廷与以厚禄,代代荣养。”

“你和诸蕃是至亲之人,但你后世子孙上位之后呢,和诸蕃之间,还有你这么亲么?”

“就算第二代还亲,再下一代呢。五服之外呢?”

“皇帝在京师,诸蕃在地方,大家各过各的,几年都见不着一回。除了顶着同宗的名头外,与外人何异?又还能剩下多少骨肉亲情呢?”

“即便皇帝顾及亲情,你敢保证后世藩王,就一定不会坐大,不会起异心?你敢保证,以后每代皇帝都有你的手腕么。能够代代奇才么?”

“帝王之道,无外集权而已。谁能容忍国中之国?你想当然的分封诸蕃。却不知是取乱之道,已为后世子孙埋下隐患。”

“再说了,诸藩俱是世袭罔替,代享国禄。你出身贫苦,舔犊情深,不忍子孙受苦,可以理解。”

“可是你想过没有,诸蕃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十六年就是一辈。再加上之后的历代皇帝,也要分封诸子。”

“可以预见,不出百年,宗室就会繁衍至数十万。这么多人,俱要朝廷来养,朝廷财政,承不承受得住呢?”

顿时,朱元璋额头冒出了一层薄汗,怔在了那里。

楞严心中大震,此人的看法,和师尊大同小异。师尊也点评国朱元璋的封藩之策,嗤之以鼻,说是取乱之道。

try{ggauto();} catch(ex){}

虚若无则眼中露出玩味和探究之色,似乎在琢磨着些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