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瑜伽 (第2/2页)
胖和尚微笑了一下:“不难,你只是需要一位老师。”
***
禅怛罗乞答带着伊奥斯来到一位看上去已经有耄耋之年的老僧人面前,向他介绍说:“这位是我们的老师,他是从更远的南方之地——跋逻末罗耆厘[15]山来的那嘎呵朱讷[16],龙树大师,现在已逾百岁了。
老和尚从禅定中出来,上下打量着这个外来人。
“老师。”禅怛罗乞答行者恭敬地合十,“这位年轻人为了寻找阿卡夏的纪录,翻山越岭,穿过北面的沙漠和雪山而来,应该有着十分良好的善根,请您教授他奥义[17]与怛特罗[18]瑜伽的知识。”
那嘎呵朱讷点了点头,他庄重的气质让伊奥斯感到肃然起敬;老和尚示意年轻人坐下,并开口说:“瑜伽。其实没有什么,只有一件事,你必须学会。那就是呼吸。”
伊奥斯本以为会有一个拜师的仪式,并没有想到这位老人已经直接开始了授课,不免有些慌乱。
“什……什么?”
老者示意年轻人把腿盘起来。
“你必须学会——呼吸。”
“呼吸……我们不是天生就会呼吸吗?”伊奥斯问。
“是的,每一个人生来就会的东西,很神奇吧?没有人教过你,你就学会的东西,这就是瑜伽……学会瑜伽,就像学会呼吸一样,你不需要知道你自己是怎么会的,你只需要去做就好了。”
年轻人仍然思绪混乱。
老者看出了他的心思,说道:“停止无意义的思考!停下来!观察,观察自己的呼吸。吸气……呼气……观察这刹那之间的差别……你不需要理解这一切,只是照做就好了……”老者向年轻人做着示范。
伊奥斯跟着老人呼吸的节奏,一起吸气……呼气。
***
不知过了多久。
他的眼前像是出现了无数的萤火虫,它们在黑暗中飞翔在空间之中,把空间照的像是光的海洋。但当他看的更仔细些的时候,发现那些发光体并不是萤火虫,也不是像微精灵那样的微光团,而是一个个里圈比外圈更亮的光点。
一时间它搞不清楚是这些光点在飞翔,还是它自己飞翔在这些光点之中。
这些光点聚集的地方,有密有薄,在一些地方有的光点在可怜的独处着,而有的则成群结队,组成一个个可爱的小螺旋,还有的竟然靠在一起,把这一片黑暗装饰成光的云雾、山川和流水。
突然一颗光点好似对他很有兴趣,飞到了他的正前方。
接着,从那光点里发出的一股强大的力量牵引着他,把他吸入其中。那感觉像极了是有什么人,拉着他的手,带着他飞入光点之中,眼前变得明亮无比。
***
伊奥斯·卡夫索从梦中醒来,他端坐在一颗大树下,大雨猛烈的击打着枝条和树叶,车夫把牛迁过来一起避雨。原来他刚才睡着了。他环顾四周,感觉十分奇怪。
“我们在哪儿?”他问车夫。
“我们在避雨啊,这雨太大了,我们无法前进了……也许要到村子里先去住一晚。”
伊奥斯摇摇头,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眩晕感。他想着,自己一定早已经到达过那个目的地了,也已经见到过了禅怛罗乞答。
可是,他又说不出此刻有什么不对。
他回忆自己刚刚做的梦:在进入光点之后,他感觉自己渡过了一个很漫长的时间,长到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此刻是什么光景,以及身处何方。
他梦到自己是一只孤独的野兽,行走在一片荒凉的岩石丛林之中。
周围开满了各色奇花异草,他确信那些颜色超过了彩虹能够描述的范围,以至他现在叫不出名字。
它就那样孤独地走着,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它看到一个美的无法形容的巨大叶子,妖娆但是端庄,带给它一种莫名的恐惧,但同时也给予着他某种无法言表的安慰感。
它与那叶子结合了,或是可以被描述为,它被那片叶子吃了,化成了液体;它感受到了死前的无以复加的撕裂和痛苦,但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延续下去的幸福和宁静。
在那之后,他就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伊奥斯静静地听着雨水冲刷大地的声音,陷入了茫然。
“我们现在在哪儿?”他想再次向车夫确认位置。
“是穆扎夫法尔普尔,老爷,雨太大了,我们可能要等几天了。”车夫说。
伊奥斯再次摇摇头:“我不明白,你有没有一种感觉,我们已经到过庵摩罗的精舍一次了,怎么会又回到这里来避雨呢?””
“什么?庵摩罗的精舍?那是什么地方?老爷,您不是雇我送您去迦兰陀竹园[19]吗?我们要跨过恒河[20],要有几天的路途呢……”
“什么园?什么河?”伊奥斯惊讶的盯着车夫,他的脸在雨幕的衬托下,显得更为黝黑和模糊。
“迦兰陀竹园啊,恒河,恒河啊……”
伊奥斯震惊的站了起来,他确信自己没听说过那个竹园的名字,也没听过那条河的名字——恒河。但是,他又想不起哪里有什么不对。
[1]即梵语(Sanskrit),是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是该语系中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的专门用语,如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其语法和发音均视作一种宗教仪规而得以丝毫不差地保存下来
[2]这里借用了八世纪印度佛教僧侣,那烂陀学者,XZ佛教人士,将印度佛教传入XZ,建立了最初的藏传佛教僧团,是XZ前弘期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寂护(Santaraksita)的另一译名
[3]地名,藏语Nyalam意为“颈道”,位于日喀则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南临尼泊尔
[4]即樟木镇,古称“塔觉嘎布”,藏语的意思是“邻近的口岸”,尼泊尔卡斯族人称之为‘卡萨’(Khasa)
[5]Magadha,译为摩揭、摩竭陀、摩羯陀,古代中印度十六强国之一,后成四大强国,最后更统一全印度,扩张前,其位置在恒河平源东部比哈尔邦南部
[6]印度古城,摩竭陀语为Rajagaha,即王舍城
[7]Maurya,即孔雀王朝,创立者月护王旃陀罗笈多赶走了马其顿人,推翻了难陀王朝后所建
[8]简称伽蓝,“僧伽”(samgha)指僧团;“阿兰摩”(ārāma)义为“园”,原意是指僧众共住的园林
[9]Nalanda,古印度地名,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此地原建有佛教寺院名那烂陀寺,为古代东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
[10]一说此处为Amala,即阿摩罗,是一个梵语复合字,在染污不净mala之前,加上否定词头a-组成,原意是清净无垢、不垢,一说此处为Amra,是印度一种乔木,又作庵没罗树,意译为奈树
[11]Bhiksu,又译为苾刍(“刍”或作“蒭”),指佛教受具足戒之后的男性出家众
[12]Shabda(梵语:,IAST:abda),是梵语中“语音”的意思
[13](巴利语与梵语:Mahābhūta),印度教术语,佛教吸收,意为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
[14]Akashic,同梵语akasha,即阿卡西
[15]山名,Bhramaragiri,位于南萨罗国西南
[16]即龙树,天城文转写为Nagarjuna,Nāgā音译那伽,意为龙,鸠摩罗什认为阿周陀那(Arjuna)是一种树名,是佛教僧侣、大乘佛教论师,大约生活在1世纪至2世纪之间
[17]奥义书(罗马化:Upanisad),直译为近坐,引申为“秘密传授”,是古印度一类哲学文献的总称,是广义的吠陀文献之一
[18]梵语为Tantra,也被称为怛特罗主义或怛特罗秘教,是一个松散的宗教传统,重视宗教仪式与冥想,以师徒方式秘密传授
[19]即竹林精舍(Venuvana),位于新旧王舍城之间,相传是迦兰陀长者皈依佛陀后献出的竹园
[20]梵语Ganga和英语的come是同源词,其本意就是速流、速去之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