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洒满明村河(第十六章) (第2/2页)
try{ggauto();} catch(ex){}
阿秀婆走了,只留下一地的纸灰,还有大树的哭嚎和懵眼叔叔自己打自己脸的巴掌声。从此,懵眼叔叔便只能静静地呆在家里,独自一人在黑暗中聆听那忽远忽近,来来去去,如此真切,又如此辽远的呼啸声。
第二年春天,阿秀婆离世对大树伯伯一家造成的伤痛渐渐平复。毕竟谁都要走上这一条路,虽然阿秀婆走得早了些,只有50多岁,但时光最是无情物,去了便去了,谁也无法回头和留住。春风吹拂,阳光明媚,懵眼叔叔听火车、汽车声响的执着和热情,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像那野火烧不尽的野草,再次地疯长了起来。他一个人就算能摸索走过那两公里的泥泞山路,也无法爬上那灌木丛生、野草疯长的半山腰,我时常看见他在院子里乱转,有时还在大树家的院子外狼嚎一样地叫喊。他大嫂早就放了话出来,胆敢走进他家的院门就打断他的双腿。
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在大树伯伯家门口玩跳绳,不知道怎么被懵眼叔叔听出来了,他便大声叫唤我和朱亮的名字,说,老懂,老懂,阿亮,阿亮,下午四点增加了一趟火车路过,带我去那山头听听,他们说火车已经是第三次提速了。
我跟朱亮相视一笑,转到懵眼叔叔的背后,把他手上的木棍子抢了过来,啧啧赞叹了几声,哦,原来是一根打狗棒啊,我们还以为是一把大柴刀呢。我怕,我怕,别把我的手臂砍出血来了。于是,我们这一伙小伙伴便哈哈大笑,四散而去,只留下懵眼叔叔一人木然地呆立在原地。后来,我还是看到好几次,懵眼叔叔站在山脚下,旁边还站着大树伯伯。他们两个人就那样立在山脚下,像是两棵突兀生长的老松树,悄无声息。一个站在那里抽着烟,眼睛盯着地上板结枯黄的泥土,一个驻着一个木棍子,耳朵侧向铁轨延伸的方向。那声嘹亮的汽笛声从隧道里冲出来之后,便是连绵不绝的咔嚓声,像是石块投入湖水中,一层接一层地在四周蔓延开来。
不久之后,当我爬上靠近铁路的那个矮山头去捡野生蘑菇时,意外地发现,山脚下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出现了一个小茅屋。屋子是用木板搭建的,背风向阳,上面盖着石棉瓦和毛毡,虽然小巧却别致,掩映在山脚下的树木间,有一股世外高人的风韵。这种风格的房子,那时候在我们村里是很少见的,盖房子都是用瓦片,难得有人会去卢镇买那死贵的石棉瓦和毛毡。难道是村里请的守山老人,为了方便照看山林,驱赶村里时不时冒出来的偷树贼,特意在这里搭建的。带着好奇和疑问,我一溜烟下了山,跑到茅屋前,大声喊了起来。
屋门打开了,懵眼叔叔驻着一个木棍子站在我面前,高高大大的身子有些佝偻,脸上也有些苍白。老懂,老懂,刚才我就听见了你在山上狼嚎,没想到你会跑到我屋里来。不会害怕我不敢进来吧,你是我屋里的第一个客人,不进来坐坐
懵眼叔叔说这些的时候,脸上难得露出了微笑,还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山上的兔子都追不上我,我会怕你懵眼。我大声叫嚷着,抬脚走了进去。
屋子不大,也就二三十个平方米的样子,一进去像是个客厅,隔成了两截,大一些的这一截摆着一张八仙桌,红漆已经脱落了不少,显得很是斑驳陈旧。桌子上还放着一把茶壶和一个茶杯,茶杯里刚沏好的茶水还冒着热气。另一截是厨房,用砖头砌的锅台,砖缝上的白石灰已经蒙上了一层烟灰,黑不溜秋的。厨房里的米缸装得满满的,足够懵眼叔叔吃上大半年,里面用塑料袋子装着的是正月里没有吃完的香肠和腊肉。旁边的柴火整整齐齐地堆放着,像是一座小山。靠墙根处有一个大水缸,一根皮管子穿墙而过,把山上的山泉水源源不断地输送了进来。里面的一间是卧室,靠门口摆着一张小桌子,上面还放着一个收音机,正咿咿呀呀地唱着京剧,桌子旁是一个老式的木头衣橱,颜色还很鲜亮,上面有孔雀开屏和凤凰展翅的图案,这是阿秀婆结婚时的衣橱嫁妆,我以前在阿秀婆家见过。靠墙的一角就是一张木板床,被子有些发白,应该是盖了不少年头了,但很是干净,整齐地叠放着,像是接受检阅的士兵。
懵眼叔叔,看不出来啊,你还挺爱干净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很会操持家务嘛。懵眼爷爷生前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我老懂觉得,你这个跟大隐隐于朝相差不大啊。背山面水,幽静清凉,还能一天到晚听你的火车、汽车声。要说有什么遗憾呢,就是少了个婆娘,还少了一条看家的大黄狗。我在房里转了一圈,一副大领导视察五保户、安置房的模样。懵眼叔叔跟在我身后,一脸的媚笑,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他也能这么乖巧、讨喜。
懵眼叔叔嘿嘿干笑了起来,大家都叫你老懂、老懂,你还真是什么都懂,不过,我就是想在这里安安静静地听上几年,婆娘和大黄狗什么的,还是让他们去陪你老懂吧。懵眼叔叔说着说着,竟然大声笑了起来。他直接往厨房里走了过去,把水缸里那把舀水的勺子摸索着拿了过来,又摸索着提起了茶壶,然后把装了茶水的勺子往我这个方向递了过来。他显然有些歉意,说道,茶杯和饭碗都只有一个,我用了的怕你嫌不干净,这勺子是专门用来舀水的,那山泉水是我哥特意从山那边的石缝里接过来的,十分干净清凉,你喝喝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