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费口舌议定下山 (第2/2页)
陈宸语气越发平淡,可话语中描述的场景让人不寒而栗。
“丘师兄对此知之甚详,可惜今日丘师兄不在,不然可以为我们描述一下蒙古大军屠城之兽行。”
“他曾说,以后找时机去蒙古觐见铁木真,想要‘一言止杀’。”
try{ggauto();} catch(ex){}
“我不看好,屠城是蒙古大军从上到下的需求所在,也是震慑敌人,减少抵抗的策略。铁木真或许出于求长生法,出于拉拢全真的考量,表面会答应,但绝不会真正奉行。”
四人都沉默不语,面色沉重。
陈宸面朝众人,继续说道:“且不说蒙古、西夏大战一起,生灵涂炭,十室九空,单是蒙古灭西夏后从西向东继续往金国进军,我们三秦是必经之地,面对眼皮下的大战,我们全真到时又如何自处呢?”
“我们会眼睁睁看着长安城被屠吗?又或者我们等到兵临城下再去反抗,眼睁睁看着家园被毁吗?”
马钰死死地盯着陈宸,问道:“那你欲要如何行事?正如郝师弟所言,面对大军,个人武力微不足道啊。”
其他三人纷纷点头,都觉得即使有心阻止,也无力回天。
陈宸见他们已经不再为做不做而纠结,而是在问为怎么做,知道事情就成一半了。
“师兄,我并不准备正面迎战,直面大军。”
他摇摇头,继续说道。
“可曾听闻战国墨家墨子的‘止戈’、‘非攻’之说。”
几人都点点头。
“我准备去做的正是墨子千年前做的事。”
“墨子并非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国君不兴刀兵。”
“他心怀万民,大义在身是一方面,口才出众,辩才无双是另一方面。”
“但更重要地是他手握数百近千的武艺出众精锐墨家信徒,那些都是和他出生入死,死不旋踵的向道之人。”
陈宸眼光在四人脸上一扫而过。
“他和公输班论守城攻城时,他的近千弟子门人正集结在城外,这才是公输班认输的根本原因。”
陈宸看到四人若有所思,减慢语速,继续说道。
“先贤是很好的垂范,留下的守城术至今仍不过时。”
“眼下我们全真正面对改革,事物众多,抽不出太多人。我准备就带十几人,往西北一行,绝不正面对敌,只帮西夏守城将领刺探敌情,夜袭敌营,烧毁粮草、攻城器械,甚至谋划守城计策,据城而守。”
“蒙古大军骑兵无双,攻城仍有不足,只要西夏抵抗决心强烈,坚持节节抵抗,坚壁清野,以空间换取时间,我相信蒙古讨不到便宜,入冬前一定会退兵。”
马钰等人面面相觑,竟真觉得有一丝成功可能。
“师弟,我跟你去!”郝大通直接说同去。
“不妨加我一个。”刘处玄很少下山,心里也想去看看这两军对垒,箭矢齐发的景象,同时,他想要护陈宸周全。
马钰沉吟片刻,说道:“我见你去意已决,再劝已是无用,但是答应我,事不可为就立马回山。”
陈宸一口答应下来。
“是,师兄。‘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我比谁都清楚。”
陈宸把自己下山的理由和策略一一道来,费尽口舌心机总算说服四人。
最后五人商议决定,陈宸、郝大通、刘处玄联袂下山。
带上先前经历过雨夜恶战的尹志平、谢志和、许志清、李志常四人,还有外门弟子中武功进步最大的侯大靖、侯大方等五人,共计十二人。
归根结底,此次效法墨家,行墨子之事,既不可能彻底击败蒙古大军,也不可能杀死铁木真。
下山远行,因势利导。
目的在于止戈,在于延缓蒙古人席卷天下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