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我也想学外语 (第2/2页)
几年前,央视电教部导演徐雄雄出国考察,看到了英国BBC编制的英语教学节目《Followme》,那种几个男女的轻松对话、生动鲜活的教学模式深深地吸引了他。
几经周折,他拿到了改编权,又和北外教授胡文仲、英国教师KateFlower合作,将该节目改编成《跟我学》在电视台播放。
后来这期节目又被制作成录音带销售,成了时下最好的英语听说工具,高加林的英文水平绝对没问题,直接在学校当老师都够了。
可他一个穷山沟里出来的学生,竟然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这未免有点奇怪,买台收录机放宿舍听一段时间,再显示出自己的英语水平,这就自然多了。
换了车,坐上公交回学校,半路上高加林盘算起了自己现在的存款,除去这段时间的花销,他还剩下近一千块现金,足够他非常滋润地过完这学期了。
不过抄书的事儿还不能停,因为高加林打算趁寒假回家的功夫,帮家里建几口新窑,总不能自己在上海吃螃蟹宴,父母还在老家过苦日子吧?
高加林准备给家里建三孔砖窑,这花销可不小,每孔窑最少得六个大工;每个大工又得四个小工侍候,三六十八个大工,四六二十四个小工;每个大工五元工钱,每个小工二元工钱,光这项每天就得一百三十八元,整个工期下来怎么也得两千多。
每架门窗从买木料到手工得一百五十元,没办法,陕北环境不好、木材比其它地方贵的多,这样三架门窗就得四百五十元。
红砖三万块,两分钱一块,一共六百元;白灰五千斤,每斤二分钱,得用一百元;人均一天三斤粮,总共得六袋面粉;每袋议价十六元,也得用一百来元,还有烟、酒和其它费用……
大致算了下,想箍三孔好砖窑,起码也得五千元,高加林要想在寒假就完成这一目标,还得多抄一些书才行。
回到宿舍,高加林立刻引起了轰动,这年头提着燕舞收录机走在大学里,可比后世开宝马进学校还要拉风,周围几个宿舍的学生全涌进来了。
“加林,你买的?用稿费买的?”
“是啊,我英语不好,就买了台收录机,还有一些磁带,准备好好学。”高加林提前打了个预防针,免得有人借去跳舞给自己惹麻烦,“大家要是也想学外语,我可以跟系里申请下,看看能不能用晚上的时间,找个教室放来一起听。”
“对对对,外语很重要,得好好学啊,我也想学外语。”
“加林太大方了,自己辛辛苦苦写稿的收录机,还拿来给我们一起用!”
同学们纷纷响应,把高加林当成了大恩人,一时间稿费的事儿倒是没人提了。
就在这时候,王伟华拨开人群走了进来,“我说加林,你这新官还没上任呢,就想着为大家服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