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萌芽 (第2/2页)
try{ggauto();} catch(ex){}
随后,孙少平拿着孙家村乡亲一分一毛凑出来的钱,先坐驴车,再换班车、火车,一路从陕北的山村来到繁华的沪上。
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长着茂盛庄稼的关中平原,浊浪滚滚的黄河,小桥流水的江南,车水马龙的沪上像电影画面一样依次从车窗外闪过,景色的变化也暗示着孙少平的人生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来到沪上学院,孙少平结识了很多新同学,京城来的钟跃民高干家庭出身、是个理想主义者;安云省来的宋运辉才十六岁,是个天才少年;和宋运辉同省的虞山卿市侩气颇浓;来自东北的周秉义老气横秋、喜怒不形于色;汉东省的祁同伟是个大帅哥.....
女生这边,田晓霞洒脱大方,像个男孩子一样,理想是当一名记者;周晓白家境优越,有股子大小姐的娇气;周蓉热爱诗歌,十分向往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部好的小说,角色塑造至关重要,高加林选了这么几位特点鲜明的角色,这部小说就成功了一半儿。
接下来就是他们在大学里发生的各种事儿了,一开始,家境贫寒、见识狭窄、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孙少平非常自卑,和这些个性迥异的同学发生了不少误解和冲突。
孙少平在这些冲突中慢慢成长,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钟跃民、田晓霞等人也发现了孙少平身上的亮点,大家慢慢地就成了朋友。
在小说的结尾,孙少平和钟跃民、田晓霞、宋运辉、祁同伟等朋友在操场上听着学校的广播,合唱起了这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高加林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完成了这部八万多字的中篇小说,把稿子认真誊抄一遍,发挂号信寄给了京城的张立峰,请他帮忙指正。
又过了半个月,高加林收到了张立峰的回信,信中对这部小说赞不绝口,“加林同学,你的进步让我刮目相看,没想到短短一个月时间,你就能写出如此好的作品!”
“这部小说人物特征鲜明,生动地描绘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主人公孙少平的成长......完全达到了发表的水平!”
“考虑到这部小说描述的是沪上大学生的生活,所以我推荐你给这几个杂志社投稿,首先是金陵的《青春》,这本杂志创办于1979年,宗旨是‘青年写、青年读,面向当代青年,为无名者铺路,培养文学新人,用优秀作品鼓舞人’。”
“还有你们沪上的《萌芽》,这是国内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巴老给他们写过祝词‘任何美丽的花朵,任何参天的大树都是由萌芽长成的’,你现在就是文学界的一株嫩芽,给《萌芽》投稿正合适。”
“......《青年文学》......《沪上文学》.......”张立峰给高加林推荐了一大堆杂志,还附上了通信地址。
看完这些杂志名单,高加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萌芽》,因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