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单章介绍一下武器 (第2/2页)
除了打坦克以外,M18型无后坐力炮最大的优点,在于摧毁敌人工事。实战中,志愿军都发现M18型无后坐力炮打碉堡非常好用。这种2.5公斤的炮弹,一炮就可以摧毁敌人钢筋水泥的碉堡,干掉土木结构野战碉堡更是不在话下。
而且火炮的炮击精度非常高,只要进入300米有效射程,优秀炮手可以做到一炮一个。尤其是M18型无后坐力炮分解后的炮身和脚架都有20公斤重量,还是可以由强壮士兵背负冲锋,步兵能去的地方,M18型无后坐力炮都可以去。一线哪里需要直瞄炮火掩护,M18型无后坐力炮就可以立即开火。
try{ggauto();} catch(ex){}
由于M18型无后坐力炮很好用,志愿军官兵都希望能够大量仿制。于是就有了52式57毫米无后坐力炮。
56-2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
56-2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于1968年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该炮炮身由线膛身管、锥形扩大药室、调孔环、炮闩座、炮闩、击发机构组成,炮闩为断隔螺闭锁结构;炮架为可折叠三脚架,炮身和炮架可快速分解和结合,必要时可不用炮架,实施肩扛炮身射击。
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
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于1967年设计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该炮是一种连属火炮。
该炮炮身由滑膛身管、圆柱形扩大药室、炮尾、带左右喷孔炮闩、击发的机构等组成,炮闩为断隔螺闭锁结构;炮架为管腿三脚架,炮身和炮架可快速分解和结合,必要时可不用炮架,实施肩扛炮身射击;采用直瞄和间瞄光学瞄准镜,另配有微光瞄准镜。
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最大特点是重量轻,全重为30公斤,其中炮身减重到21.5公斤,这已经是划时代的突破了。
就士兵来说,40公斤的负重是根本承受不了的,美国精英特种兵进行负重训练也就30公斤,这被认为是人类体能极限。如果是21.5公斤,普通强壮的士兵还是可以负担的。
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大体达到了52式57毫米无后坐力炮的重量,可以由步兵背负携带。
相比52式57毫米无后坐力炮,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的威力则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使用破甲弹,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可以在380米距离射穿倾斜30度的180毫米装甲,是56式的几乎两倍。
新一代65-3式破甲弹,更是可以射穿65度倾斜装甲120毫米。
60年代,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可以击穿各国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还可以摧毁0.3米的钢筋混凝土墙壁,可以摧毁战场上绝大部分的敌人防御工事。
换句话说,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可以说是增强版的52式57毫米无后坐力炮,重量变轻了,威力变大了。
不过,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的直瞄炮击距离有所减少,是380米而不是56式75毫米的600米。
大体上,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同69式火箭筒(RPG-7)的距离相同。这个距离比较近,让炮兵使用时有一定的危险性,这是很大的缺点。
作为一种近距离直瞄支援火炮为例,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还是完全合格的。
相比69式火箭筒,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虽然重量较大,但精度高,战斗射程较远(火箭弹在较远距离发射精度会下降,实际射击距离在100多米),威力大,必要时候还可以发射榴弹间接炮击,进行炮火支援。
55式37毫米高射炮
55式37毫米高射炮于1955年定型,该炮是仿制于苏联的M1939式(61-K)37毫米高射炮的产品。
65式37毫米双管高射炮
65式37毫米双管高射炮是1965年设计定型并投入大批量生产的一种部队装备,该炮是在55式37毫米高射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用于取代55式37毫米高射炮。
59式57毫米高射炮
59式57毫米高射炮是苏联C-60式57毫米高射炮的仿制产品,1965年定型投入大批量生产。
72式85毫米高射炮
72式85毫米高射炮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高射炮,准备用于取代59式100毫米高射炮,1973年设计定型后投入小批量生产。
59式100毫米高射炮
中国59式100毫米高射炮,是苏联KC-19M2式100毫米高射炮的仿制改进产品。用于对付高度在12000米以下的空中目标,也可对地面和水上目标进行射击。
该高射炮试制工作始于1958年,同年制出样炮,1959年投入小批量生产。1963年进行靶场定型试验。1964年批准定型,称为1959年式100毫米高射炮。
56式85毫米加农炮
56式85毫米加农炮是前苏联D-44式85毫米加农炮的改进产品,1956年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装备部队,主要用于反坦克。
59式130毫米加农炮
59式130毫米加农炮,是在1959年,兵器工业部127厂按照原苏联M-46加农炮进行仿制,仿制成功后命名为59式130毫米加农炮。
54式122毫米榴弹炮
54式122毫米榴弹炮是根据前苏联M-30式122毫米榴弹炮仿制而成,于1954年定型并装备部队。
66式152毫米加榴炮
66式牵引加榴炮是127厂于1966年研制的,仿制前苏联的D-20榴弹炮。该炮是我国第一种加榴炮,填补了我军炮兵装备的空白。
63式107毫米火箭炮
1958年,解放军开始研制130毫米多管火箭炮,研制工作由247厂负责。经过长达5年的艰苦研究和实验,该炮于1963年设计定型,命名为1963年式130毫米火箭炮。这种火箭炮性能比较优秀,大体相当于苏联同类火箭炮。
它装备在越野车底盘上,有19个发射管,全重4900千克,发射直径130毫米涡轮火箭炮,最大射程10千米。一个营12门火箭炮一次齐放,可在十几秒钟内发射288发火箭弹,形成大面积压制火力。它有很好的火力、不错的精度。
不过,1963年式130毫米火箭炮是传统的火箭炮,和喀秋莎一样,它是安装在卡车上的,这也就决定了它难以适应山地战。
在研制1963年式130毫米火箭炮的同时,科研人员还研制轻型山地火箭炮。847厂从1961年开始研制、在1963年设计定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1963年式107毫米轻型牵引式火箭炮。
中国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看起来有些简陋。尽管其貌不扬,但在其服役期间的50多年中,却屡屡创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使用它的武装力量遍布世界各地。被称为火箭炮界的AK-47。
中国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是一种高度人性化的精品火炮,各种参数经过了反复优化。首先,该炮火箭弹设计为18.8公斤,一个人正好扛一颗,在复杂地形长途行军也可以承受。
相比之下,俄罗斯著名的122毫米火箭弹重达45.8-66公斤,装填一枚往往需要三人;俄罗斯最轻的140毫米火箭弹重39.6公斤,根本无法单兵携行。
当然,国际上也有个别几种超轻型的火箭炮,比如比利时的70毫米火箭炮,意大利的51毫米火箭炮,但他们的弹头威力太小,同时这几种炮难以用人力搬运,所以适应性远不及107毫米火箭炮。
中国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不仅总重量轻,还可以快速分解和结合,拆开后的单个部件重量不超过30公斤。
为满足人背的要求,分解部分在结构尺寸上具备如下特点:上不过颈(便于抬头),下不过臀(便于跨步),宽不过肩(便于通过),重心贴身(防止扭腰)。在这些方面,可以说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火箭炮都无法与之相比。
在阿富汗,当地武装早已把牵引式107毫米多管火箭炮装在各种车辆上,成为自行火箭炮。事实证明,该炮和多种车辆都能结合良好。显示了极好的适应性。它可能是世界上最适合游击战的和特种部队使用的重武器。
70式130毫米火箭炮
70式130毫米火箭炮属于地面火箭炮兵的近程野战火箭武器,用以歼灭10千米内目标,并能在多种条件下执行各种战斗任务,以猛烈的火力打击敌人,支援各兵种战术行动。
本炮采用63式履带装甲运兵车的底盘,该炮由19根定向管组成,共两排,上10下9。火箭发射管有液压升降装置,发射时升高500毫米,可两栖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