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贞观新丰尉 > 第二十二章 小麦覆陇黄

第二十二章 小麦覆陇黄 (第1/2页)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庄户们佝着腰割麦子,头顶火辣辣的太阳,草鞋传来黄土蒸腾的热气,汗水早就浸湿了粗布衣裳,布料贴在皮肤上,很不舒服。

衣服再差,穿着再不舒服,那也不能脱了。

日头太大,容易晒了褪皮,有一层衣物护着要好一些。

裸露在衣物外的脸庞、小臂、手背,早就被麦穗上的尖芒划破表皮,有无数浅且密集的小口子,不会出血,但会痒,汗水一浸泡,又痛又辣。

但,这就是庄户人家的宿命,没尝试过麦芒的滋味,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种过麦子。

成捆的麦子收到晒场,麦田里就剩了不少零星的麦粒。

马凉、冯京等娃儿,与各自庄上的穷困人家,挎一小筐,到麦田里拾取散落的麦粒。

一些穷困潦倒的人家,交了租庸调之后,便没有多少粮食了,拾取的数量虽然不会太多,但多少能撑一些时日。

拾取遗穗是允许,但不是没有规矩把人家成捆的麦子“拾”走,要等差不多收场了,经过田主许可才能进去收取。

哪怕是冯京、马凉这样的娃儿,进自家田里拾取都会下意识问一声大人。

记住,是拾取田主不要的,不是去上手抢!

叽叽喳喳声四起,麻雀呼朋唤友来享受收获的福利。

麻雀虽然有偷吃谷物的习惯,但害虫之类的才是它们的主食,相对而言利大于弊。

但在一些错误的认识里,“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曾被错定为害鸟。

各家的麦子脱粒、摊开,日头还好时用铲子翻晒。

生麦粒这东西,摊开了三天不晒都没大事,捂堆一天就废了,生麦粒散发出热量与水气,会导致急剧的发酵、变质。

日头出来要摊开晒,日头落下要收回去防潮气,见天的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然而,再累也掩不住汉子婆娘们老脸上的一丝笑意。

不管怎样,明年一年,一家老小的八成饱是管住了。

至于差的那些,想法去城里做几天零工,或者上山搞点野味,至不济偷偷到渭水里打捞肥硕的鲤鱼食用。

鲤鱼在唐朝是保护动物,因为皇室姓李,谐音鲤,所以大家明面上不吃鲤鱼了。

实际上,呵呵,渭水流域可从来没有密西西比河鲤鱼成灾那样的记录。

说起来也怪,既然要避讳嘛,你咋不让大家都别吃李子了?

“碎怂,地里的麦粒拾完了,明天放鸡鸭去扫一道。”

汉子食着粗砺的麦饭,往嘴里扒拉几颗豆豉,吩咐着自家娃儿。

豆豉约春秋战国出现,准确的记载是《史记·货殖列传》,《齐民要术》记录有制作方法,是爽口的调料,也可以入药。

一般来说,可分干豆豉、水豆豉、油豆豉、咸豆豉、淡豆豉。

因为庄户们用的就是十文钱一斗的大盐,没有经过提纯,制出来的豆豉味道不是那么正。

唐朝初、中期的食盐是民营,朝廷除了收税赋外并不插手,价钱稳定在十文一斗。

后期官卖了,每斗官方加价一百文,售价变成了一百一十文每斗。

官盐与私盐,同一品质,不同价钱。

听上去有些滑稽,却是事实。

try{ggauto();} catch(ex){}

有钱人家吃的,是经过提纯的精盐,没那么多杂质,还有足够的油、佐料等,就是野菜都能吃得香喷喷的。

于是乎,一些达官贵人认为,黎庶天天能吃野菜,是何等的天然、何等的幸福。

田里的麦粒,人工怎么也捡不干净的,在土里多掩埋些日子都能发芽了,便只能让鸡鸭去刨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