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平乱1 (第1/2页)
安丰郡,郡守府。
堂上首座,正坐着一个清瘦长须的老者,这便是周玘。
周玘,字宣佩,今已五十岁。身材清瘦,个子不高,但面容刚毅,不苟言笑。
堂下陪坐的是其长子周勰。
周玘将顾荣的来信展开,细读之后,抚信不语。
周勰忍耐不住,开口问道,“阿耶,顾公信上所言何事?何故信使如此匆匆?”
“顾彦先,要拉阿耶反陈令通!”
周玘轻描淡写说道。
周勰一惊,立马大喜,“喜哉!正合我意!陈贼子弟纵横乡里,肆意欺压我等,我早就想杀了他们!”
“当初若不是顾公,我等江东士族,岂能归顺于他!”
说着,见父亲不发一言,不禁问道,“阿耶,是认为不妥?”
周玘摇摇头,“顾彦先既然下了决心,陈敏之辈已不足为虑。阿耶是在想朝中的事情。”
“朝廷派了东中郎将刘舆,负责此次征讨。”
说着,他将信递给儿子。
周勰起身过来接过信,然后赶紧展开。
他知道父亲心中一直有一根刺,那就是大父的死。
元康七年,大父被奸人陷害,死于乱军之中,事后,尸首都未找到全整。
此事已经十一年。
周勰草草看完信,“阿耶不欲相助顾公?”
周玘瞥了儿子一眼,“北方伧子无道,诸王相攻,于我吴人何罪?陈敏纵乱扬州,害我乡人,焉能再令其活命?”
“今有顾彦先振臂,阿耶岂能因私仇陷乡人苦难?”
周勰连忙认错,“阿耶是担心朝廷?”
周玘点点头,“伧子狡猾,就怕彼等借征讨之意,搜刮我吴地财货,用以肥己。”
“此次平叛事务,还需我吴人主导,不能让伧子插手!”
周勰想了想,“阿耶所言极是!陈贼此前,为广陵度支,便是输送我吴地米谷,送往洛阳,供那些司马宗王兵斗所用。”
周玘当即下了决定,“我先给顾彦先回信。然后再给纪思远、陆士瑶等人去信,约他们同举义旗。”
“阿郎,汝回乡里,通知汝叔父,一旦事起,就率部曲,率先攻杀陈敏派去的官吏,占据郡中,免得残兵为祸乡里!”
周勰立即应诺。
纪思远、陆士瑶,是指纪瞻和陆玩。前者丹阳纪氏,后者是吴郡陆氏。
…
寿春。
众人也在商讨。
华谭收到顾荣来信后,立即交给刘舆。刘舆看过,召集刘准、周馥、刘机前来议事。
“刘将军,欲作何安排?”
资格最老的刘准首先问道。
刘舆捻须笑道,“顾彦先既然说了,便就依他所言!有他在贼处做内应,此战易耳!”
“君等以为如何?”
其余四人相互看看。
最终华谭开口道,“若顾彦先反正,襄助我等,此战确实易耳。就恐怕其怀有叵测之心!还需小心一些。”
刘舆看看他,笑了笑,又扫视其他人,看他们似乎都有此意。
心下了然,一日从贼,便成了终身污点。别管顾荣之前名声多好,但此时,都很难让人不怀疑。
刘舆点点头,“华府君担忧,也有道理。但顾彦先信中,只说让吾等兴军压境,并不是攻伐,倒不必太过谨慎。”
“且试试罢!我军压境,做出攻势,看看顾彦先那边有何新应对。”
刘舆没有驳斥众人的想法,只做了婉转调整。
众人点点头。
虽然担心顾彦先,但本来就是要打的,只做出压境攻势,也没什么。
若是顾彦先那边到时不给进一步的应对,也能证明其怀有歹意。
…
建邺的顾荣经过数日的焦急等待,终于等来了安丰的回信,以及寿春的回应。
寿春那边,东中郎将刘舆代表朝廷,发出檄文,历数陈敏罪状,正式兴兵讨伐。
驻守寿春的大军共分出三路。
刘舆与扬州刺史刘机,亲率大军,坐镇中路,朝陈敏割据的历阳郡,进发。
而平东将军周馥与淮南郡守华谭各领一路,作为侧翼。
陈敏听到消息,迅速做出反应,派弟弟广武将军陈昶率数万兵驻防乌江,再派弟弟历阳郡守陈宏驻防牛渚。
而此时,建邺的顾荣也秘密接见了一人。
是周玘。
其从安丰郡亲率少量精锐部曲,秘密潜至建邺。
顾荣仆一见面,惊讶道,“周郎何以冒险至此?”
try{ggauto();} catch(ex){}
周玘笑道,“顾君一直身处贼巢,镇静自若。我又怎能惧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