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窟成 (第2/2页)
他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说出口。
王敦去的是青州,若想做大,先解决民乱再说。而后还要在苟晞和丁绍的夹击下。若真有异志,到那时候,用来杀鸡儆猴,警告高门大族。
高门需笼络,也需要适时打压。
至于王澄。荆州不再他控制范围内。王澄将荆州稍微搅乱些,他待时机成熟,趁机收尾,有利于彻底掌控荆州。
…
王导到达洛阳不久,刘舆也到了寿春。
一路上,他将韬略在腹中打磨千百遍。
寿春城外,迎接他的队伍十分瞩目,其人员组成十分吓人。
征东大将军刘准、平东将军周馥、扬州刺史刘机、淮南郡守华谭,寿春最高级别的四位官员都集结于此。
刘舆并没有受宠若惊。
因为他很明白,这个态度是做给他身后站的太傅看的,跟他关系不大。
但他依旧很享受这种待遇。
看着眼前四人,刘舆心中诸多念头转过。
刘准年老,已经荣养。之所以还未离开寿春,是因为之前生病。加上冬天天寒,不宜远行。
只为子孙计,刘准便不可能得罪太傅。
周馥,刘舆看了一眼。不知道周穆之事,有没有影响到他。不过,当以平定陈敏为先,尽量不与他发生冲突。
目光掠过刘机。这人与他有旧,当年同在赵王伦下为爪牙。这次则是被陈敏所迫,逃出州治建邺,到了寿春。
不谈旧情,只为免日后追责,他也肯定会各处配合自己,以期平定陈敏,为己补过。
最后一位,华谭。乃一老翁,年纪已过花甲。
刚从庐江内史迁淮南郡守。早年颇有盛名,只是时运不佳,多年才官至地方郡守。
其是徐州广陵郡江都县人,临近扬州。接连任职的庐江、淮南,都是扬州下辖大郡。
他对徐州和扬州各方势力,肯定都十分了解。
这次平乱的破局点,就在他身上。
刘舆暗自想到。
刘舆先宣读了朝廷诏书。又点了点太傅对平定江东的重视。
四人连连表示认同。
刘舆的东中郎将,是第四品,与州刺史加兵者同级。但低于刘准和周馥。
然而,他是全权负责征讨军事,又有使持节。所以,只要涉及征讨陈敏的事宜,刘准、周馥都要配合。
华谭首先开口,情绪有些愤然,“陈贼倒不足为虑!”
“其据江东已年余,狼子野心,欲效法吴武烈父子。然施政凶暴,又纵子弟顽劣逞凶,乃自取灭亡之举。”
“方今,只虑吴地名士,顾荣、周玘等辈。顾周,吴地名望所系,振臂一呼,吴地从者云集。”
“今彼辈依附陈贼,助贼威势,恐难对付。”
其他三人表示赞同。
刘舆笑道,“顾彦先、周宣佩之名,某居洛阳,都有听闻。刚听君言,某却有疑虑。”
“君言陈贼凶暴,怎又虑顾周附之?顾周乃吴人高门,焉能轻附于贼?”
“君若为顾周,比心思之。会否?”
“恐怕这顾周之附,乃假象,深处阴有图谋。”
华谭脸色不满,依旧愤愤不平道,“此二人皆吴地大族,家中部曲成千上万,又有乡党听令。”
“若果思报朝廷,力逐贼寇,早已功成。焉能令竖子逞凶于乡里之间?”
刘舆暗中摇头,这老翁还真是个暴脾气。
朝刘准、刘机看去,转口道“君等久待此地,可与顾周亲厚?素日可有书信往来?”
刘准刘机两人对视一下,默默摇头。
华谭答道,“老奴距乡稍近,来往认识人物不少。”
“刘将军可是欲与顾周二人通信遣使?”
刘舆点点头,“我欲修书与顾彦先,劝其反正。”
“华府君愿为我通信否?”
华谭答道,“我早有此意。只是虑其等从贼,没有实施。今闻将军言,姑且试之!”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块折叠四方的布帛出来,递给刘舆。
“将军且看,还复有他言么?”
刘舆展开布帛,看了两眼,暗地里有点呲牙。这老翁真是言语不饶人啊!
逮着顾荣骂,言辞犀利激烈。若是真要这样送过去,怕是将顾荣得罪死。
不过出头的华谭,与他无关。
言辞激烈些,也有好处。能令顾荣生惧,为名声计,为家族计,更好反正。
于是,刘舆摇摇头,“此言甚可!便如此罢!”
华谭接过布帛,“那我便立即着人送信过去!”
随即向几人拱手,暂且告退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