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 李言回朝(四) (第2/2页)
现在想想,长孙无忌心中一凛,幸好被拦下了。
不然,哪怕李治被确立为太子,只要李承乾一出现,凭着东宫的强大的底蕴和多年的人心,扭转乾坤,也只在反掌之间,到时候,就连自己,恐怕也会就范。
不过,侯君集到底是什么时候得知太子的行踪的呢?
是最近这段时间,还是更早之前,长孙无忌看着一脸喜悦紧紧抓着李承乾不肯须臾放手的李世民,还有殿下热泪盈眶的妹妹,陷入了沉思...
...
一场吸引了天下所有人注意的朝会,以一种更加离奇的方式结束了,太子的回归,似乎预示着天意垂青,不忍见大唐陷入内乱之中,所以重新把成年的太子还回来了。
皆大欢喜,没有比太子回来更合适的了。
散朝之后,大多数臣子们都是一脸的轻松和笑意,三三两两的散去。
而李言却被李世民和长孙无垢簇拥着,回到了后宫承庆殿,随之而来的,还有安康、海棠和阿史那云。
像房玄龄、长孙无忌和侯君集这样的亲近臣子们都没有来凑趣,把这骨肉重逢的一刻留给了这一家人。
这其中,阿史那云最为感慨,虽然他也是李世民的儿媳,却因为是突厥人而被隐隐排斥在李氏家族之外,李世民每次招见,虽然态度亲切,也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
自己何曾被当做一家人,参与过这天下最尊贵的家族聚会。
而刚刚散朝后,李言亲手拉着阿史那云回到后宫,仅这一個举动,就让阿史那云心中对李言所有的埋怨都消失了。
此时的承庆殿内书房中,众人围拢着李言,李世民更是急切的询问着:“乾儿,你知不知道,这些年,父皇做的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当初为了对会颉利,让你出使突厥。”
“十六年了,朕和你母后,还有安康、海棠、阿云他们,都以为你遭遇不幸了。你快说说,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些年,伱都去了哪里,为什么我们派出这么多人,都找不到你的踪迹?”
李世民不着痕迹的把阿史那云纳入了家人的行列,同时歉意的看了阿史那云一眼,心中也有些忐忑。当年太子一出事,李世民有些迁怒突利,连带着对阿史那云的态度也不太好。
现在儿子回来了,若让他知道,自己没有照顾好他的家人,恐怕心里会埋怨自己这个父皇吧?
李言看着长孙皇后、安康、海棠、还有阿史那云一脸的关切,心中也是十分激动。在外漂泊十六载,虽然成家了,也立业了,可归根结底,在大唐的长安城,这里才是自己的根。
这里有这个世上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回到这里,心才真正安定下来,
李言这么多年未归,知道无论如何要给他们一个交待,于是就把之前对侯君集的说辞润色了一遍,再次搬了出来:“父皇、母后,当年我跟在夷男军中。”
“父皇定襄大胜,颉利溃逃往漠北。”
“薛延陀联合葜必部对颉利溃兵不断追杀,那段时间,十几万人在草原上杀的天混地暗,日月无光,几乎是一日九战,战线从黄河阴山一线一直拉到漠北。”
“唐军跟不上,而夷男誓要将颉利斩草除根,我也被裹挟着搅入乱军之中。”
“最后,在颉利一次惨烈的反击战中,三大势力,几十个部族的十多万人混乱在一起,我也被冲散了,和夷男派来保护的人分开了。在一次骑兵冲击中,我被打落马下,晕了过去。”
听到这里,长孙无垢和海棠一阵后怕,仿佛这悲惨的一幕就发生在昨日,心疼的看着李言。
“后来,我再度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半夜时分了。”
李言将自己代中其中,神情也跟着变幻,心有余悸的说道:“我从死人堆中爬起来,发现四周到处都是尸体,有人的,有马的,还有一些狼群和鹰隼在啃食腐肉。”
“当时天气寒冷,儿臣饥寒交迫,又要躲避野兽,我坚持着从死尸身上扒下衣服,裹在身上,又生吃马肉喝马血,总算渡过了一夜。”
“但最遭糕的并不恶劣的环境,而是我在乱战中受了伤,脑袋受到重击,患了失魂症,失去了记忆,完全不记得自己是谁,又怎么会出现在草原上?”
失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借口,李言毫不犹豫的又用上了此计,解释不通的地方,都可以用失忆来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