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一年(上) (第2/2页)
try{ggauto();} catch(ex){}
似公这样的才能卓著,不该埋没,难道要带到黄土里去吗。”
刘武昌叹口气,“是官家教你说的?”
史进忠不答应,他心里顿时有了底,只能道:“我没什么才能,能与西夏国鏖战一年,全靠的是三军用命,将士齐心,这件事不要多说了。”
史进忠没办法,只能点头答应,两人又聊了一些往事,不再谈论朝堂上的事。
临走又护送一些年节的礼物,并目送刘武昌上车离去。
车马沿着东大街远去时,天空下起了小雪,此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道上已没什么人,孤零零的马车逐渐远去。
史进忠叹口气,“官家交给我的事还是不成。”
他心里同情刘武昌,也知道他的难处,可他也觉得官家真是明君,这是一次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
他也知道刘武昌并非觉得自己真无才能,最大的问题在于他羞于再见西北将士。
当初十多万将士追随他与西夏血战一年多,原本都是抱着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去的,结果半道先帝和太后软弱,吕辙等官员火上添油大肆放对导致在战事迎来转折时要求罢兵。
当时东西两路大军统帅,东路军章杰接受朝廷命令罢兵。
西路军刘武昌却刚愎自用,坚持乘机进攻夏国腹地,一面安抚将士跟他们说建功立业在即,一面不断上疏向朝廷陈述利害争取打下去。
结果他最终顶不住,自己被贬谪,手下将领士兵许多跟着受到牵连,一番血战之后不但没有丝毫奖励还受罚。十余万大军,背后是十多万户,百万人口,几乎整个关中无人不受牵连。
刘武昌一直都觉得这些人是被他害的,如果他顺从朝廷罢兵就不会有后面的牵连,所以他根本不愿也不敢再回去面对关中百姓和部下。
“父亲进去吧。”儿子打伞为他遮住雪花道。
史进忠点头:“我有人遮雪,当年的刘公却没有啊。”
刘武昌力争抗命不假,可他说的却是对的。
当时经一年鏖战,付出数万伤亡之后西线周军已将夏军赶出天都山,夏国精锐消耗殆尽,东线也夺取了夏军三座前进堡寨,夏军明显后继无力,已到周军反攻的时候。
刘武昌在其上到枢密院的奏疏中再三表示正是进兵时机,即便不能攻入夏国腹地,也要借机将夏国赶出横山,否则之前的努力和牺牲都全废了,让夏国休整几年补充兵员训练精锐,他们又能卷土重来。
章杰也上了类似的奏疏。
可惜他们懂军事但先帝和太后以及朝中那批只会纸上谈兵的大臣不懂。
吕辙等大臣只抓着刘武昌和章杰打了一年,劳民伤财消耗无数却进展缓慢不断弹劾。
而先帝和太后都没什么毅力和定力,看着前线不断的伤亡和消耗,又听信了大臣们的话......
史进忠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当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