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高加索的势力 (第2/2页)
既然说条件是可以谈的,那么接下来就是扯皮时间了。纳赛尔丁为了这个计划也是规划了很久,因为俄国在南高加索一半的土地都是从伊朗手中夺取的。(包括附庸)
如果按照估算,想要恢复伊朗在高加索地区的土地需要投入15万以上的军队,这对伊朗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这还不算运输物资的人,这需要的花费可就多了。而且里海沿岸要防备俄国的进攻,这些地方也是打的都是钱啊。
try{ggauto();} catch(ex){}
所以,要是有车臣人和切尔克斯人负责在前面当炮灰,他们的损失还小点,就和满清的索伦人一样,用血税来换取忠诚。
“我希望阁下能够明白,现在你们的情况已经相当危险,而奥斯曼不可能,也不会有能力帮助你们。虽然我说话有些难听,但这就是现实。”
话已经这么说了,沙米勒也不会不知道情况。俄国和奥斯曼进行了好几次战斗,但是胜多败少。但是伊朗也是半斤八两,不知道他能不能将全部身家押上来。
纳赛尔丁也知道不能压的过多,所以就更改了一些条件。两国结成同盟,伊朗援助他们一些武器和其他物资,同时独立后伊朗也会第一时间承认。
目前想到的就这么多,具体修改后来情况而定。而且不仅是高加索伊玛目国,切尔克斯人也推举出一位代表去和纳赛尔丁讨论。
和伊玛目相比,切尔克斯人就好拿捏了。伊玛目国好歹还有个国家样子,而切尔克斯人则是简单的部落联盟。他们根本没有多少本钱谈判,所以援助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伊朗和他们的协议很快签订,包括关税和伊朗商定,两国结为同盟,并且在伊朗帮助下建立政府等。
高加索地区是伊朗投入最多的地方,拿下这里,就控制了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同时吞并高加索是俄国南下扩张的重点和历代沙皇的国策。因为,只有夺取高加索,俄国才能建立起对黑海和巴尔干的控制,打开通往中亚和印度洋的大门,为向这些地区扩张奠定基础。
彼得一世就十分看重高加索通往印度和波斯的商路,希望使经由地中海的欧洲与东方的贸易转变方向,通过高加索、里海再向东方,并使波斯和印度,进而整个亚洲都变成俄国商品的市场。
进入19世纪,沙俄的扩张达到了顶点,自1801年起先后吞并了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这两个地区远离俄国,为险峻的高加索山脉所阻隔。这样,庞大帝国的脚就同身子分开了。”俄国急于要把外高加索同俄国联在一起,便把征服山民作为一项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任务,血腥镇压山民的反抗。
1816年,沙皇任命叶尔莫洛夫将军担任高加索俄军总司令。他上任后,改变了以往只是派出个别讨伐队的作法,提出了一个逐步征服高加索的方案。这一方案的核心是修建军事要塞,然后从这些要塞出发,逐步向车臣和达吉斯坦山区内陆推进。他还下令开辟森林中的道路,声称对边区绥靖来说,斧头的作用和枪、刺刀的作用同样重要。
通过对伊朗和奥斯曼的战争,俄国拿到了大量的土地,以强大的军事优势获得了胜利,确立了在高加索地区的霸权地位。为了打破俄国的压制,同时打通对欧洲的道路,高加索地区也是伊朗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