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改制 (第2/2页)
总督都这么说了,他这个市长还有什么可说的,直接调拨资金去了。
之前通过查抄部落财产变现的资金还剩下530万里亚尔,另外还有从马赞德兰调来的金币,直接投入问题不大,只要没有战争之类的事情。
——————————
穆罕默德在通过建设工商业部门后继续讨论新的政令,大臣们都在绞尽脑汁想着,不是想着提升就是想着阻碍。
“现在伊朗百业萧条,各地总督都上书说当地各行各业衰落。伊斯法罕、设拉子等重要城市也是如此。如何振兴经济,各位有什么建议吗?”
各位大臣也是做好了功课,准备在会议厅中提交自己的方案。
“沙阿,伊朗国内工商萧条,是因为农业衰落,重振农业,则工商业自然就复苏。不如减免税收,鼓励农民开垦。”
又是这个,穆罕默德这几天收到的不止一次这个建议,看来是真的深入人心啊。
“这个建议会考虑的,但肯定也不止这一条吧?”
另外一位大臣开始推出自己的方案:“现在各国都是从贸易中收取税收,阿巴斯大帝的时候也是和国外贸易获得稳定收入,我们可以鼓励出口和进口,这样税收自然就多了。”
嗯…………很有想法,也是可以的。伊朗也应该增加知识面了,多和其他国家贸易,可以了解不同的知识。
除了这两条,还有一个是他们公认的,就是振兴工商业。工商不兴,国库就不会充盈。
以德黑兰为例,古列斯坦诏书颁布后这里就有了三家使用机器的工厂。都是地毯编织行业,而且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用机器就可以完成人工一年甚至更多的工作量,这让有大量资金的贵族官僚看到了新的投资方向。但德黑兰是在内地,不管是从阿巴斯港运输还是从大不里士运输都很麻烦,时间也长,而听说铁路可以缩短时间后就有人提议,修建一条从大不里士到加兹温的铁路。
宗教学者自然是反对的,他们提出几个理由:1,铁路要征地,而土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不能占;2,听说铁路上的火车会喷吐黑烟,这会危害沿途的庄稼;3,火车的声音可能会惊扰伊玛目。
这里的学者可没有大不里士那么开明,直接就是不服。有本事就强推,到时候看看老百姓是听你这个沙阿的还是我们这些教士。
穆罕默德最讨厌被人威胁,但他也是没办法,有些宗教领袖还有私兵,而他能控制的军队不仅战斗力不行,要是两军对峙,对方直接要求当下武器怎么办。精神领袖和世俗领袖他们听谁的?
“真是麻烦,也不知道赛义德怎么样了,安拉,请保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