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伊斯坦布尔 (第1/2页)
“这个赛义德说的其实也是伊朗最关键的问题,教士掌控大量的土地,和部落一起压迫佃农。都说地主残忍,但他们是伊朗最大的地主。”
这话也没错,虽然教士地产只占全国土地的15%左右。但都是土地肥沃地区。高级教士甚至还有大量的店铺,这增加了他们的话语权,有时候连沙阿的命令都不听。
“这…”
“有时候,敲打一下是有好处的。”
虽然阿塞拜疆的教士默认了总督行动,但全国范围内的大部分教士还一直是抵抗恺加王朝的统治。正好借巴孛的事情敲打一下他们,看看能不能让他们醒悟。
“对了,钢铁厂的情况如何了?”
“殿下,设施已经就位,都是用的本地的煤炭和铁矿,预计一年生产钢铁两万吨。不仅可以满足我国的建设,还能出口。”
钢铁作为重工业代表,自然需要尽一切力量来扶持,缺乏资金就让银行给予贷款,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铁路、军工、能用的地方都给用上。而在大不里士—阿尔达比勒铁路完工后,准备将线路延长到马赞德兰,并且准备向沙阿提出建议,修建一条从大不里士经过德黑兰到马什哈德的铁路,这样朝圣时间也能缩短一点。
“这样的工厂不比纺织工厂,想要赚钱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之前就必须让政府来承担所有损失。”
除了钢铁厂,还有煤矿和铁矿也是归政府所有。全部采用蒸汽机来进行抽水作业,未来矿石产量会大幅提升,但同时钢铁厂的产量也会提升,本土产量跟不上,只能从俄国和奥斯曼进口了。
在回去的路上,阿米尔向纳赛尔丁汇报接下来的计划。
“工业联合会已经派了一个代表团前往英国考察技术,另外推广马铃薯的命令已经下发到各个地方。”
“很好”
——————————
奥斯曼首都伊斯坦布尔,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正在和群臣商议情况。自从父亲马哈茂德二世去世后,他成为这个拥有将近两千多万人口的帝国统治者已经七年了。
当初父亲的死讯正在传达至伊斯坦布尔之际,奥斯曼帝国军在尼济普被叛变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击败。同时,穆罕默德·阿里讹称亚历山大港已被苏丹的顾问卖给俄国,使艾哈迈德·费夫齐·帕夏将港口交给对方,奥斯曼帝国的舰队正赶往亚历山大港。在欧洲势力的介入下,穆罕默德·阿里被迫妥协,签订黎凡特和平协议,奥斯曼免于受到进一步攻击,并重新占据叙利亚、黎巴嫩及巴勒斯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