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宴会上(重写版) (第2/2页)
“三月初初加了冠,双十年华。”
“家里几口人?”
“君父与嫡母作别人世,长兄罹难,唯兄弟四人而已。”
“现居何职?”
“忝为太傅,宣文讲礼。”
赵姬又把公子卬的封地、财产、俸禄,问了个明明白白,越是询问,眉眼越是弯弯。
田双心里嘀咕:“好个奇怪的妇人。我家主公与你何相干,问东问西好不晓事。”
赵家两个老太太在盘问,赵盾妻子在女儿闺中,下人匆匆而来:“启禀夫人,两位老夫人对公子子瞻非常满意,正相谈甚欢。”赵盾妻子很不是滋味,吩咐下人:“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好咯咯他的牙,搅黄了他的好事。”
下人领命而去。
-----------------
赵盾正与贵客对饮,对面是周室的内史官,叔服。
内史者,掌管策命诸侯及王畿的卿大夫,凡四方之事书均读之。简单说就是周天子的笔杆子,顺带着兼任周室的文史教授。
“内史为鲁国公孙敖算命,盾久闻盛名,今日方才得见真身。内史相人之术,冠绝海内。所相之人,其准无比。人皆谓之神算。”
叔服谦逊道:“不过他人抬爱,担不得此大名。”
赵盾奉上玉石一双,请求叔服给自己算算。
“下颌丰满,终生得志于晋国。”
赵盾又把儿子叫来,请叔服面相:“此赵朔,盾膝下一儿一女,请内史摸骨。”
叔服笑道:“光门楣者,必令郎之子也。”
赵盾又把善儿带来,也要面相。善儿对叔服说了些恭维的话。
叔服看善儿食指与中指之间都磨出了茧子,说话前先观察自己,料是阅卷笔耕、体察入微、话前三思之人,于是道:“令爱聪慧积福,必姻缘有幸,中军将当有贤婿,功业有成。”
赵盾眉开眼笑,又奉上加倍的仪礼:“借内史吉言。”
叔服收了好处,客气道:“命数皆由天定,我不过借花而献罢了。我本赴晋国公干,明日将动身返回王畿,以复天子。恕我告退,以消酒力。”
叔服离开赵家后,左右问道:“主上何知赵大夫之孙当光大门楣?”
叔服道:“赵氏独子手中没有书茧,必不成大器,赵家的将来只能靠孙子咯。如果孙子也平庸,则富贵不过三代,赵盾今日之跋扈,他日定遗害于子孙,灭门必矣,到时候自没人指摘于我;若赵氏孙贤能,家业兴,世人必称我之神算。”
仆人又问:“赵大夫之婿,不知何人,主上又何以言之凿凿,料定必有功业?”
叔服道:“此女手中有茧,必定胸有墨水,见识非凡;谈吐间,察言观色,必通人情世故。不论何男子得此女,必得一贤内助,有此女辅佐,何事不成?事成业就,人必称其贤能,而不言其背后之女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