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宋国崛起 > 第一百七十一章 以工代赈(重写版)

第一百七十一章 以工代赈(重写版) (第2/2页)

昔日大禹兴水利,尽力乎沟洫,作陂障于九泽,方有九薮之丰殖;周公时,作彬池,引渭河支流,灌溉稻田。非英主雄主不可为之。”

try{ggauto();} catch(ex){}

公子卬道:“此事何难?我有狄人可驱,兴修水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恺观宋国野人耕作,多以石器、木材作农具,地不深耕,则难汲地力。”

“无妨,痛剿长狄后,卬得青铜短剑盈于府库,不如铸剑为犁。”

“善,太傅宜遣人于临淄,购置耐寒麦种,命铜匠打造农具,征发长狄、野人修坝引渠,筑水利,排盐碱,待到六月秋凉,围筑地堰,平整土地,浇灌底墒水,沤制底肥,深耕细耙,精细土壤,使地有缝隙。

随后选种、配水、配肥、治虫、播种……”

章恺讲起自己擅长的专业知识时富有激情,但荡虺、武驰、管理等人都百无聊赖。章恺说的每一个字他们都认识,但是串起来就没法理解了。什么是底肥?什么是造墒?什么是拔节?什么叫孕穗期间?

贵族们有不懂的却装作很明白,好像对方说的都是小儿科,然后一言不发。问了就会暴露出自己的五谷不分,岂不是失了身份?再者,这些农业上的事情,是小人关心的,贵族应该关心的是戎事祭事。

只有公子卬不耻下问,有不懂的,真诚发问,慢慢的也就上道了,可以与章恺热烈讨论。

理工男和农林男越聊越投机。

翌日,公子卬召集隧正手下的舆人,也就是基层的小吏,向全邑的野人宣布,长丘要建成惠及现有长丘城所有耕地的开渠工程,由章恺牵头,指挥既有的战俘与招募的野人共同完成。

长丘方才千户人家,十万亩耕地(周制),原本全无水利,一年四季水旱时空分布不均匀,旱时旱死,涝时涝死。或有灾年旱极,蝗群纵地而起,恍如贼兵扫境,如梳如篦,黑压压一片,遮天蔽日,凌空入侵,见叶即食,见茎即啃,一如黑云压城,摧尽青苗,噬尽陇亩。

所谓十年九灾,长丘百姓同春秋时大多城邑一样,年年五谷之收,全赖运气,人人皆谓之为“天收”。

公子卬从二千六百年后穿越而来,人定胜天之念如碑铭深刻一般,存于方寸之间,哪里容得老天作祟,搞得收成如同丢骰子般儿戏。

繁鑫受命架船向东,一方面出售长丘特产,一方面收购冬麦的良种。

公子卬随章恺出城,走盘踩点,往来郊隧,请教农人、长者,鼓捣出一套简易地图出来。

“南引济水,通渠灌溉,以工代赈,肥田成沃”。水利计划甫一公布,当即受到野人欢迎——不仅是因为水渠建成后,下田变良田,还因为公子卬给愿意参与工程的野人产出战俘的待遇。

就在野人欢呼雀跃的时候,田单等人不断给公子卬做规劝——太傅,你的钱真的不多了!

公子卬对野人又是免税又是送粮,现在还给野人吃饱喝足、以工代赈的活计。金灿灿的钱尚不足以供应士人到年底的口俸,反而给了穷人,作孽啊!

公子卬尽力安抚士人,他会尽快找到新财源的,但田单等士人却满腹狐疑——不会是借新债填补旧寨的窟窿吧?可国内公族借了一次国债,还会再借吗?又以什么名头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