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公子鲍(重写版) (第2/2页)
有一点,公子卬埋在心里,没有对嫂子阖盘托出。
两个兄弟,在公子卬看来,是绝不可能成事的。宋宫城高墙深,不是须臾之间可以偷袭得手的,除非造有器械,或是有内应打开宫门。即便破门,大哥的百人死士也敌不过有车有马,以众克寡的贰广部队。
try{ggauto();} catch(ex){}
更为重要的是,政变首重机密。然而伯兄久在军伍,说话扯嗓,即使身在柴房,仍大声密谋。伯兄的部下虽然有些军中才干,但对政变之事显然没有经验,潜入宅府,却不避家小。若真有家仆心怀不忠,兄弟三人早晚有吉平、董承的下场。
既然兄长们处事如此不靠谱,迁延时日,若是被人发现反相……公子卬右眼狂跳不止,自己的行动宜早不宜迟。这些话,他都不敢与嫂嫂提起,以免惊吓,惹出事端。
四月初二。
宋国的宫殿迎来了一阵血雨腥风。
宋公御下令彻查宫闱,他不愿意和哥哥王臣一样,对母亲的私情听之任之,誓要揪出骈夫,五马分尸。
王臣去世短短两日,宋公御就用穷举法,把三月中旬以来,任何出入过宫闱的男子,都列为可疑对象,一一盘查审问,宁可扩大排查范围,也绝不放过一人。
王臣的贴身寺人首先被审讯,他本就年迈,十二时辰的疲劳审讯后,直接心脏病发作而死。寺人乃是奴隶之流,在贵族们看来,形同猪狗,死了也就罢了。
宋公御又对其他寺人严加盘问,骈夫的情报没有发现,倒是寺人们与宫女互相结为对食的情况被宋公御掌握。他大为光火,以为这些奴才秉性肮脏,不尊礼法,统统杖毙。
到了王臣的御医,宋公御认为御医是体面人,于是派遣车马相请,礼数周到之至。御医原本就知道宫中不少寺人被戮,以为宋公御因为宋公王臣病死之事,欲迁怒于自己。惊惧之下,吞金自尽。
宋公惋惜不已,下令厚葬御医后,加紧刑讯。公子鲍曾入宫闱的情报,在宋公御百密不疏的排查下,浮出了水面。
公子鲍乃是宋公王臣庶出的第四子,字子革,年十五,在学室有神童之名,诗、书、算术、礼法、龟卜,无一不精。公子鲍虽是少年,在国人中却负贤明,遇到有人吃不饱饭,他自掏腰包周济,对于年迈长者,他奉以肉羹,对于饱学之士,他以学生之礼相待。
宋公御没有想到,自己的侄子竟然如此善于伪装,也如此胆大包天,竟然和自己的嫡亲祖母耳鬓厮磨,莺恣蝶采,当真是斯文扫地。
眼见事情败露,王姬抱着宋公御的大腿苦苦哀求:“孙儿又有什么过错?我们二人真心相爱,亲亲、达达相称,山盟海誓,永结同心。只不过所爱之人,恰巧是彼此至亲,不为世俗所理解罢了。”
宋公御怒不可遏:有违礼法,枉为国母。他下令将王姬软禁,尽数处死王姬身边的寺人、宫女,对外声称王姬染病,任何人都不愿召见。为了防止襄氏异动,宋公御广派人手密切监视襄氏封地,一有动静,立刻来报。
宋公御又下达旨意,称公子鲍,悖逆不法,令司寇华御事立刻前往公子鲍府上,将人索拿入狱。不想华御事两手空空来报,公子鲍早已逃之夭夭,音讯全无。
朝会的时候,宋公御在众大臣面前,严厉斥责司寇办事无能,有负期望,责令他戴罪立功,限期抓捕公子鲍归案。
退朝时,华御事面色桀骜,宋公御看在眼里。新来的寺人看到宋公对外臣心怀芥蒂,就故意在侍奉宋公御时,恸哭出声。
宋公御奇之,遂问缘由。
“荧惑前日守心,祸患今日始现。小人为君上近臣,君上难保其身,小人又如何能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