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权衡 (第2/2页)
印度英帕尔方向……那就是日军的下一步战略目标了,事实上日军早就往印度派出了大量的日军便衣。
印度与缅甸的情况有些相似,这两者都是英国的殖民地,都被英国人压迫和奴役对英国人心存不满。而且都有宗教信仰,都存在独立意识及势力。这些是日军可以利用的地方。
很明显,日军还是想着像欺骗、利用缅甸人一样欺骗、利用印度人,接着就有可能像打下缅甸一样顺利的打下印度并进军遍地是石油的中东与德军会师。
当然,有一点日军没想到的是……印度人并不像缅甸人那样有那么强的民族意识。
印度人绝大多数信仰的是印度教,而印度教又是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展起来的,其实质是统治阶级希望印度人甘于受奴役受统治,于是划分了各个种姓并宣扬一种“服从”的思想,这使印度人认为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这辈子受苦来世就享受,不要去抗争,抗争了反而有可能打乱上天的安排使自己来世不能享福。
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之下,印度同样也很服从英国人的统治。到后来甚至还以白人为尊以能为他们做事为荣。于是争取独立的反抗势力却得不到百姓的支持而不成气候。
同样的,日军在进攻印度时虽然也是做足了准备尽力煽动,但却并没有达到像缅甸那样一呼百应各地纷纷揭竿而起的效果……印度人的态度是你们打你们的,我过我的日子。至于是英国人还是日本人来统治印度,跟他们似乎都没多大的关系。
这也就是史上日军在44年也就是三年后动的英帕尔战役惨败的原因之一……日军对英帕尔的围攻最后其实是在饥荒和疫病下崩溃的,如果印度人也像缅甸人一样那么“热血”的拥护独立。英印师就不会在英帕尔拼死抵抗,印度百姓也该为围攻英帕尔的日军送来粮食,印度国内也该趁势掀起一片拥日抗英的热潮。
但这一切都没有生。
这就充分说明了凡事都其好的一面也有其坏的一面……民族意识也许是好的,爱国也是对的,但有时这种情绪很容易被人利用,比如缅甸百姓就被卖了还替日军数钱,与其相反的印度在这方向虽说比较有“服从”意识,反而因此而挫败了日军的阴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时的河边正三就把目光瞄向了缅印边界的门户英帕尔,他希望能乘着英军还没有在英帕尔站稳脚跟,就像打缅甸一样势如破足的杀进印度。
至于那个密支那……虽然它压着缅北会让日军很不舒服,但它既没有挡住日军杀往中国云南的路,也没有挡着杀往印度的路,三千余名中**队也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所以对日军的战略影响并不大。
河边正三相信,只要日军能够分别拿下中国滇西及印度英帕尔,那么密支那就会被日军从大范围上死死包围住,也就是与印度和中国都隔绝了,那么密支那的中**队就算拥有许多英军留下的物资那也是坐吃山空,最后只有弹尽粮绝投降这一个结局。
于是河边正三就下令:“停止对密支那的进攻,只要将他们挡在密支那以北就可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