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七百一十二章:雍正的功绩(上)

第七百一十二章:雍正的功绩(上) (第2/2页)

【二十三日子时,五十七岁的雍正驾崩于圆明园。】

【弘历、允礼、鄂尔泰、张廷玉等人连夜把他的遗体送往大内乾清宫时,由于事出突然,准备不足,张廷玉、鄂尔泰只能骑劣马和驮煤的骡子,顾不上配置马鞍。】

【张廷玉差点从马上跌下来,鄂尔泰骑骡子更是受了伤,鲜血流了一裤子……一个忙碌而狼狈的夜晚。】

【从那时起,世间再无雍正。】

……

{雍正真的死得很突然。}

{二十一日,雍正还支撑着身体,谕军机大臣关于北路军营驼马事务,引见宁古塔将军杜赉,询问补授协领、佐领人员等。}

{二十三就死了,说暴毙也不为过啊。}

{所以啊,雍正去世后有关他暴亡的各种说法也开始流传。}

{第一,被吕四娘刺杀身亡。}这种传说流传最广。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孙女,是吕留良案中的幸存者。}

{当年她和母亲及一个仆人逃走后,为替爷爷报仇,苦学武功,瞅准机会进圆明园杀了雍正。}

{这个传说至今仍广为传播。1981年河北省有关部门曾发掘雍正地宫,未打开就停止了。社会上就传说,棺材已经打开,雍正有尸身无头。}

{但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是,李卫是当年办理吕留良案件的官员,他又最擅长缉捕,怎能让吕四娘成为漏网之鱼?}

{第二,死于丹药中毒。}

{这是《活计档》中记载,雍正八年以后,圆明园曾大量采购矿砂、黑铅、硫磺和煤炭、柴薪,这些都是炼丹所需之物。}

{而雍正也确实早年就有炼丹的爱好。}

{还有一件事,雍正死后的第三天,乾隆就下令驱逐宫中的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

{据此推测,乾隆是为了掩盖雍正死于丹药的事实。}

{哪有皇帝刚一即位,不着急处理其他国家大事,单单提出驱逐道士,可能是怕暴露病因。}

{第三,因病而亡。但目前所能查到的官书中所载,均为因病而亡,却没有说明病因,也不作解释。这也是阴谋论层出的原因。}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一脑门子的黑线。

病因不写,很明显是为尊者讳。

但什么样的事情才要为尊者讳呢?

当然是丢脸的事情啦!

再看看天幕里记载的那些炼丹所需。

“你真是……什么东西都敢往嘴里送啊……”

说是这么说,康熙也能明白这是病急乱投医。

“没准你不吃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还能活的长一点。”

康熙摸着手里的金莲,脸上起了一丝纠结。

但转瞬又舒展开来。

这就像投资,只有老四健健康康的活着,自己的目标才能逐渐实现。

不就是寿命吗,朕给的起!

恍惚间,康熙觉得自己像《西游记》里的玉帝,手里的金莲则像蟠桃。

寿命……能不能作为赏赐呢。

康熙陷入沉思。

……

大清·雍正时期

看到自己的离奇死亡,雍正心里还是挺膈应的。

继位伴随一堆谣言,死了也伴随一堆谣言。

然后死后还得被挖坟掘棺。

雍正觉得这可能就是自己掘吕留良坟报应吧……

但是没关系!

雍正瞬间调整好心态。

他有自信,自己的奖励不会差!

看向天幕,功绩盘点开始了。

……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军事成绩:收纳青海、和通泊之战、光显寺之战。】

【评价B级·得三分】

【制度建设:耗羡归公、士绅一体、摊丁入亩、废除贱籍、改土归流、密折制度、设军机处、秘密立储。】

【评价S级·得五分】

……

后周·世宗时期

“这也就是最高是五分。”

郭荣看着这两极分化的评绩,笑道:

“不然还能上升!”

奇了,明清两个世宗,都干了一件重塑天命的大事,都与大臣对着干,都爱吃丹药。

但偏偏一眼就能看出谁干得好谁干得差。

别的不说,就秘密立储和军机处这两样就很让他受到启发。

“就是这军事……”

要不是捡漏康熙和光显寺之战找回场子,这一栏明显零分。

“准噶尔……”

……

【民生经济:雍正的改革基本就是抓大放小,以百姓减负为主。】

【如清理积欠,这其实是指向民间的一个政策,而且重点放在江南地区。】

【江南最富庶的省份是江苏,江苏每年缴纳的税银超过三百五十万两,在全国各省中排名第一。】

【在江苏省中,缴税最多的是苏州、松江、常州三府。赋税越重,欠的也就越多。】

【康熙五十一年(1712)到雍正元年(1723),十二年中,江苏积欠税银八百八十一万两。】

【雍正上台之后,这笔钱他是想要拿回来的。】

【江苏巡抚张楷请求给江苏十年的时间还清这些钱,雍正答应了他。】

【后来,雍正发现张楷的话是空话,对江苏的印象更差,要求严厉整治江苏官场。】

【雍正六年(1728),雍正派遣户部侍郎王玑和刑部侍郎彭维新带领四十多名候补官员来到江苏,到各州县清查积欠。】

【他们的任务是在一年之内追回全部积欠。】

【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仅苏州府就关押了一千多人,结果,整个江苏省人心惶惶,有混乱的苗头。】

【雍正认为不能把事情闹大了,便要求停止追查,先查官场上的人,民间拖欠的,以后再处理。】

【雍正九年(1731),清查工作才结束,从康熙五十年(1711)到雍正四年(1726),江苏总计欠银一千零一十万两,其中被官吏和豪族侵蚀的有四百七十二万两,接近一半。】

【雍正决定,官吏和豪族欠的在十年之内还清,民间欠的在二十年之内还清。】

【福建省的积欠要少很多,只有四十四万两,其中民欠的有三十三万两。】

【雍正也派遣钦差大臣专门处理此事,在福建,积欠和亏空同时处理。】

【后来,福建省出现了灾荒,民间歉收,雍正也不再追究积欠。】

【山东省的积欠相对较多,有三百万两,这笔钱直到雍正死还是三百多万两。】

【乾隆继位之后,免除积欠,山东百姓欢呼。】

【各省都有积欠,数量却有很大的差别。】

【积欠者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有官僚,有大地主,也有中小地主,还有自耕农。】

【在清查积欠的过程中,雍正也区别对待,官吏的属于侵欺,地主的属于包揽,平民的属于民欠。】

【雍正惩治贪官污吏,但在积欠这事上,民欠的数额最大,不过基本没有过于追究。】

【再加上种种利民政策,清朝人口开始大幅度上升。】

【评价B级·得三分】

……

{等一下!这分低了吧?}

{雍正民生不满级吗?}

{满级个der啊,雍正八年后连年用兵,打一场输一场,要不是他种种制度对冲了战争影响,早他妈炸了。}

{不是说他最后给国库留下七千万两白银吗?}

{……雍正王朝看多了吧?}

{雍正去世后留下的国库银大约是三千四百万两。}

{补一个关于康熙晚年国库统计的史料。}

{雍正二年四月十四日,总督户部三库和硕怡亲王允祥奏述盘点户部银库情形:

“查得六十一年奏销册内实在金二千五百五十四两五钱二分八厘,内亏空四百九十八两五钱……

实在银二千七百一十万九千二百八十六两七钱五分。

内亏空银二百五十九万二千九百五十七两六钱三分一厘。”}

{怡亲王允祥这个奏折现存国家历史档案馆,老十三是雍正什么人就不多说了。}

{两千七,三千四,里外里就差七百万两。}

{这么说乾隆……}

{不是……玩梗而已?你们不会真以为乾隆是吃老底吧?}

……

大清·乾隆时期

老龙眉头一皱。

“几个意思?”

这话里另有玄机啊?

朕继位的情形可不比他阿玛继位好多少啊?

永琰眼观鼻,鼻观心。

这话咋个说呢。

您但凡早死一点,谁不竖个大拇指说您千古一帝啊。

但您不啊,您多能活啊!

说起来,圣祖老人家也很能活……

那么世宗的死因是有点说法啊。

永琰的思绪开始跑偏了。

不知道自己会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

乾隆吃的老底不是什么钱财,而且雍正的制度红利。

所以康乾盛世是有道理的,因为雍正时期是奠基和转折。

而乾隆,论能力来说,上下五千年他都是排名前五的人。

但论气量……就很难讲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