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第2/2页)
图文并茂,但理论知识太多,郭阳没想到陆汉斌研究的这么深。
“没事,我就想看看,有机会的话,这次大领导来了,也给他看看。”
“张竞,你的摄影还在记录没?明天我看看。”
艰苦卓绝的鏖战使人人面如古铜,损坏的车辆零件不断的被拉走。
朴实的画面上,出现了数百辆推土机、装载机、翻斗车,无数沙丘被夷为平地。
沙海农牧十几万亩沙地,分成了六大片区,三项目部,一个公司驻地。
但想想也是,十几万亩,每年近两亿资金的担子压在他身上。
郭阳在办公区转着,很普通的环境,就像是未来农村各地的村政府一般,一栋两层小楼,一个宽敞的院子。
肆虐的风沙,扬尘遮天蔽日,沙暴起时,昏天暗地,日月无光。
郭阳赞赏的说道:“想法不错。”
基层的技术员和管理人员还有几十个没来,郭阳准备过几天再每个项目部都去看一下。
比如说平常专业的治沙队伍是每天3000多人压沙,但突击的时候经常是一两万人,或者两三万人栽树。
但如果以现有的条件来看,基层人员其实是略有不足的。
这阵势,不像是去吃饭,倒像是去干仗似的。
头脑里没点真东西,沙海农牧可能中途就撑不下去了。
等陆汉斌等安排好,一拨人向早就定好的饭店驶去。
沙海和嘉禾集团一样,都是管理水平中庸的公司,集团靠优质的产品突围,沙海则靠母公司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
陆汉斌在办公椅上坐下,“我先审几份文件,弄完就走。”
看着张竞,还是那个文艺范儿,但如今又多了份历练后的成熟。
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所以,每个片区负责人都有说突击治沙栽树的效率太低,专业治沙队伍虽然价格高,但个人效率更高,一个人一天可以压1亩多草方格,人数扎堆就可能只有六七分地,甚至更少。
人数多,管理还是略显粗放。
后面就把车辆权限收紧了些,全交到外地来的技术员和大学生身上,也出了不少洋相,开车撞到树上,撞到野猪,但这些人爱惜车,定时清洗,按时保养,也更守规矩。
“采购的也有猫腻。”
但沙海直接和农民打交道,难度肯定还要大上不止一筹。
郭阳前世今生也多次听到这话,颇为认同。
从黄河调水的沙漠古河道,水库清洗,河道清淤,高低压电路,扬水站,机井,连成排的水车……
也借着沟通对沙海有了更多的了解。
片区负责人基本是本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可能这也是敢说的原因之一。
看了一小会儿,陆汉斌就上楼,进了办公室,其身后还跟着名三十来岁的女性,在这沙漠边缘容貌算是出挑的了。
看完。
“你忙你的。”
因为就是栋两层民房,办公室只有10余个平方,放了两张沙发,和一张两米多宽的办公桌,一盆绿植。
空间略显逼仄。
哪些补贴已申请,未申请,也做了相关记录。
农业管理的性质就决定了它必须充分放权,因为变数太多了。
四十几个技术员,平均每个人最少要管70多个工人。
事后,他和陆汉斌,张竞,庄正等几名老员工又找了个地喝了会儿茶。
提了一嘴这事。
郭阳则趁这个时间到其办公室看会儿资料。
此外,还有个日光温室。原本是天禾种业派人过来建立的,后来直接挂到了沙海农牧旗下。
但这样的人又很难发大财。
郭阳只是默默的听着,也不表态,也不制止。
水至清则无鱼,郭阳也不愿去深究,治沙的效果已经看到了,给陆汉斌留点活动的空间也在情理之中。
郭阳想叫上大哥大嫂,但两人拒绝了,还说他事业心太强,回来就一直在忙。
“农牧户和政府签订治沙协议,其成本只要1000元每亩就够了,沙海治沙成本干到了3000元以上。”
“有人中饱私囊。”
下面的片区长胆子很大,丝毫不顾及陆汉斌就在跟前。
有些法律法规的一侧,还简略的写了时间,和遇到的示例。
晚上借着和员工接触的机会,郭阳用他那三流的演讲水平、一流的画饼技术给员工做了次思想建设。
还有树苗,第一年苗木不够,就对外采购了批,结果是老小苗,根系全蜷缩成团,只能及时止损;
朴实无华,农业嘛,实用就行了,搞那么花里胡哨干嘛。
眼花缭乱,无从管起。
张竞笑道:“我和汉斌之前商量着,等青土湖恢复成湿地了,剪成纪录片再找地方播放。不只是沙海的,我们还在收集过往的历史资料。”
“两年半前我就说过。”
“我愿意承担你犯错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