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临别序言 (第1/1页)
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观摩团对四团的视察工作。冯军长随后便带人进入了满城的四团营地里面,检阅了四团的部队,又看了一遍他们的战斗演练。其实这些都只是走一个过场罢了,在难民营的时候,冯军长就已经下定了决心,将这个主力团的位置留给四团。不然的话,他也不会那么慷慨的承诺给夏阳那几门迫击炮。虽然冯军长和陈存璞的兴致都很高,但是夏阳在下午的时候,却一直都是心事重重。他脑海里面都在回荡着戴彩曦的面容。总有些东西,直到你快要失去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到那些东西是多么的珍贵。整个视察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观摩团的人才列队离开。在临行的时候,冯军长握住夏阳的手,语重心长的对他说道:“日寇当道,夏团长,共勉啊!”看着冯军长那热切的眼神,夏阳知道,眼前的这位将军,虽然在国党军中并没有太多权力,却是一个真心抗日救国的志士。夏阳也在临行之际,紧紧的握住冯军长的手掌道:“共勉!共勉!”将冯军长送走之后,夏阳就返回了营地。四团的士兵也开始进行正常的训练,仿佛观摩团从来都没有来过那样。只有难民营里面,弥漫着一股悲伤的气氛。因为这些难民的“女菩萨”要离开了。戴彩曦收拾好了东西之后,和那些难民一一告别,便返回了四团的营地。明天早上的时候,她和妹妹,将会踏上前往武昌的列车,然后再从那里转车南下,去往南京城。她的家人,可能真的很担心她吧!毕竟她已经半个多月没有消息了,家里人甚至利用了军中的关系,让冯军长派人去北平城附近寻找她的踪迹。戴彩曦和戴寒灵返回四团营地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秋天的夕阳更加昏黄,让整个营地看上去都镀上了一层金黄色。不知不觉,已经进入秋季了,北方的阔叶林,此时也出现了枯黄的落叶。随着傍晚有些温热的风,飘落在地面上。她返回自己居住的庭院,一开院门却发现院子里面站着一个人。虽然只是一个背影,戴彩曦还是认出了那是夏阳。夏阳腰杆笔直的背对着院门,那在夕阳下有些沧桑的背影,让戴彩曦意识到这人已经等待自己很久了。她拍了拍自己妹妹戴寒灵的脑袋道:“寒灵,你进屋吧!我和夏团长有话说。”戴寒灵有些奇怪的看了看夏阳和戴彩曦,虽然不明白两人之间的气氛为什么突然变得如此沉重,却还是非常乖巧的提着自己的小包袱,就往房间跑去。而在路过夏阳旁边的时候,戴寒灵还仰起头来,看着夏阳,用充满稚气的声音,非常认真的说道:“大哥哥,你不能欺负我姐姐哦,不然寒灵会很生气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处,夏阳和戴寒灵这个小姑娘的关系也已经非常捻熟。此时听到小姑娘说的这些
话,便蹲下身来,轻笑道:“我哪里敢欺负她啊,都是她在欺负着我。”戴寒灵这才放心的点点头,往后看了自己的姐姐一眼,就往房间里面走去。看到戴寒灵离开了,夏阳便整理了一下自己原本就已经非常整洁的衣襟,走到戴彩曦面前道:“戴姑娘,一起散散步吧!”戴彩曦没有说话,只是转过身去,和夏阳并肩走出了院子,往靶场上走去。此时靶场上面并没有什么人了,就算是之前会在这里练习射击的宋雨墨,这些天也都呆在房间里面,仔细的研究着夏阳送给她的那几个本书。秋风贴着地面吹,将上面的绿草压低。戴彩曦和夏阳两人并肩行走在上面,似乎都在等着对方开口说第一句话。“喂,戴姑娘!”夏阳第一个开口说话道,“明天·····明天我去送你吧!现在这世道,外面不太平,送你去保定坐火车,这样安全一些。”戴彩曦颔首道:“好,那就麻烦夏团长了。”沉吟了半晌,她又问道:“夏团长还有什么别的话对我说吗?”听到戴彩曦这话,夏阳一愣。他当然有很多话要对戴彩曦说,他想对戴彩曦说,他很喜欢她,希望能够和她结婚生娃。但是这些话他说出来却不合适,尤其是在这种时候。夏阳叹息一声道:“原本是有很多话要对戴姑娘说的,可是到了你的面前,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了。”戴彩曦低着头,盯着自己的脚尖,轻声道:“有什么不敢说的,你是个大男人,怎么倒是比我这个女子还要害羞了。你有什么话,就说出来,我听着呢。”秋风拂过,撩起她的发丝。莹润的额头露出,在额头下面,就是那羞红的脸颊。戴彩曦感受到从来没有过的悸动,她的心脏砰砰的跳动着,万分期待着夏阳最终的回答。她觉得,只要夏阳说出那话来,她一定会坦然接受。她在等待着,二十多年来,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的期待一个人对她的回复。夏阳深吸了几口气,然后停下来,望着墙边升起的那一弯秋月。“抗倭名将戚继光戚将军,曾经写过一首诗,不知道戴姑娘有没有听说过。”夏阳突然这样说道。说完,他就吟出了这首诗的前半段。“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戴彩曦是读百家书的,自然知道这首诗,便接道:“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夏阳无奈的叹息一声道:“是啊,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啊!说不定明天,小鬼子打过来,砰的一枪,我这脑袋上,就被打出来一个洞。所以很多话,我不能对戴姑娘讲,不是不想讲,而是不能讲。更何况,就算是我讲了,姑娘恐怕也会拒绝。”戴彩曦轻咬嘴唇道:“我····万一我不拒绝呢?”听到戴彩曦这话,夏阳身体一震。可是那句话到了嘴边,还是被他忍了回去。他最终还是选
择了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