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铁桶之阵,常山之蛇! (第2/2页)
王双听了刘晔的解释,心中的忧虑稍稍缓解。
此番出征,他深受陛下信任,虽然所带兵卒并非精锐之师,但却要向东打通粮道,为大军提供后勤保障。
这任务艰巨而光荣,他必须全力以赴。
望着眼前绵延十里的魏军阵列,王双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此时,风雪更加猛烈了。大雪如同鹅毛般纷纷扬扬地落下,将魏军将士的身影逐渐淹没。
但王双和刘晔却毫不在意,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无论风雪多么猛烈,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随着时间的流逝,天边的日升月落仿佛成了战争中不变的背景,前线斥候的身影在晨曦与暮色中穿梭,他们如同幽灵一般,悄无声息地穿梭在敌我之间,搜集着每一丝可能影响战局的情报。
这些斥候,有的面容坚毅,眼神锐利,仿佛能洞察一切;有的则身形矫健,行动敏捷,如同林间的猎豹。
他们带回的情报,如同点点星光,逐渐照亮了战争迷雾后的真相。
魏军的动作,原本如同迷雾中的巨兽,若隐若现,让人捉摸不透。
但如今,随着斥候们带回的情报越来越多,那层迷雾仿佛被一双无形的大手缓缓拨开,魏军的布局逐渐清晰起来。
原来,魏军竟在东南两面同时用兵,其意图之深,布局之广,令人咋舌。
尤其是东面,王双与刘晔的组合,仿佛是天作之合,他们竟然摆出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常山之蛇”阵法。
这个阵法,变化多端,首尾相顾,如同一条活生生的巨蛇,在战场上蜿蜒前行。
“常山之蛇”,这个阵法名字一出,便让汉军将领们心生忌惮。
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阵法的名字,更是魏军诱敌深入、决战野外的战略意图。
王双与刘晔,他们这是要引诱汉军出城野战,利用阵法的灵活性,将汉军一一击破。
洛阳城内,刘禅坐在龙椅之上,面容凝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思的神色,仿佛在权衡着每一个可能的决策。
“陛下,魏军东南两面用兵,东面更是摆出了‘常山之蛇’阵法,意图引诱我军出城野战。”
刘禅听了,微微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
“传令下去,洛阳四面汉军,坚守不出,不得擅自出城迎战。”
将领们领命而去,他们的身影在宫殿中快速穿梭,仿佛一道道闪电,将刘禅的命令传达到每一个汉军将士的耳中。
。。。
此刻。
洛阳城中,夜色如墨,月光稀薄,洒落在古老的城墙上,映照出一片斑驳的影子。
宫城深处,烛光摇曳,曹叡静静地坐在御案前,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这重重夜色,直视那遥远而未知的战场。
他的面容沉静,眉宇间却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那是一种对时局变幻莫测的深深担忧。
殿内,侍从们轻手轻脚地穿梭,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打扰了这位年轻帝王的沉思。
曹叡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案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那是他内心思绪的外化,每一个敲击都似乎承载着他对未来局势的权衡与考量。
他的注意力,并未如外界所料,集中在广成关或是成皋关那边的消息上。
那两路魏军的胜负,虽然至关重要,但在曹叡看来,却并非决定性的关键。
胜了,固然能振奋士气,巩固防线;败了,也不过是战局中的一时波折,不足以颠覆大局。
他真正关心的,是汉军的动向,是那位坐在大汉皇位上的年轻皇帝——刘禅。
刘禅,这个名字在曹叡心中如同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
刘禅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局的走向。
因此,曹叡的目光,始终紧紧盯着汉军的一举一动,试图从其中捕捉到刘禅的意图和动向。
“陛下,广成关急报!”一名传令兵匆匆闯入,打破了殿内的宁静。他浑身尘土,面容疲惫,但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曹叡抬了抬手,示意他继续。
“广成关守将禀报,我军出击,之后被汉军追击,汉军攻势猛烈,我军虽奋力抵抗,但敌军人数众多,攻势如潮,形势危急!”传令兵的声音略带颤抖,但语气却异常坚定。
曹叡听了,眉头微微一皱,但随即又舒展开来。
他轻轻挥了挥手,示意传令兵退下。
这样的消息,他早已预料到。
广成关、成皋关,这两处关隘,本就是汉军进攻的重点,魏军守备虽严,但面对汉军的疯狂攻势,也难免会感到力不从心。
然而,曹叡的真正心思,并不在这两处关隘的得失上。
即便这两路魏军败了,也改变不了整个战局的走势。他真正在意的,是如何能找到汉军的破绽,如何能一举扭转战局。
“斩首战术……”曹叡低声喃喃,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这场战争,已经到了决定性的时刻。
只有直接斩首汉军统帅,才能彻底打乱汉军的部署,才能为魏军赢得一线生机。
想到这里,曹叡站起身来,走到窗前,凝视着窗外的夜色。他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高大而孤独,仿佛一位孤独的王者,在黑暗中寻找着光明的出路。
“刘禅……你究竟在何处?”曹叡心中暗自嘀咕,眼中透露出一丝焦急。
刘禅的行踪,直接关系到汉军的战略部署。只有找到刘禅,才能找到汉军的破绽,才能实施那致命的斩首战术。
“刘禅……你逃不掉的!”曹叡心中暗自发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刘禅……你究竟在何处?”曹叡再次低声喃喃,眼中透露出一丝决绝。
无论刘禅身在何处,他都将不惜一切代价,找到他,击败他,为魏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