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殿下 (第1/2页)
“报,四殿下求见。”令兵的声音抓住了在场众人的注意力:四殿下?那这个人是谁?
风千禾也愣在原地,按理说此时该逃,但他又很想看看发展。心里安慰自己眼看天色已暗,再晚点也说不定逃命更安全。
满墙的弓弩营描着他的身形不敢放箭,羿景恒剑眉锁在一起,他也觉得今天这一环一环有些混乱,有些累心。他沉声:“宣。”
羿琰被一名身材矮壮的老者搀扶着,缓缓从内城门开的小门里走了过来,披着驼色的风衣,脚步虚浮,脸色苍白。
走到承熙帝近前,羿琰俯身跪拜行礼,声音也是中气不足的虚弱:“儿臣参见陛下。”
羿景恒睨着他,嘴角含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本想直接说:今日有逆贼劫囚,朕命你带队讨逆,无需念及旧情,杀无赦。
——你既然要演,朕便陪你们演,朕倒要看看你在韩杰那儿到底学会了些什么。
但话还没出口,忽然眼神凝在了羿琰旁边那个老者身上:是住在中州火山里的河络族,低矮而健壮,一把花白虬结的大胡子,深深的皱纹里刻着岁月的痕迹。
这张脸他忘不掉,羿景恒扬了下眉峰,倒是笑了:“檀香杜鲁,怎么是你?”
檀香杜鲁行礼起身,满脸仍是记忆中的宽和笑容:“杜鲁参见陛下,望陛下龙体常健,福寿绵延。”
“起身叙话,看座。”羿景恒难得的显露出一些热情。
此时晚霞渐暗、灯火已上,瓮城四周的城墙上也点燃了一排松木火把,毕毕剥剥。
羿景恒下了马,带着檀香杜鲁和一干公卿上了城墙高台落座。在火光中的承熙帝脸色映得有些暖、有些远。
两人简单叙了几句家常,不疼不痒地躲开了檀香杜鲁九年不回天启的由头。问起近况如何,杜鲁说前两天云游附近,听说阿琰卧床不起,怕是旧病又复,便带着之前的方子来看看四殿下。果然发现病得不轻,就留下来照顾了。
羿景恒点点头说原来如此,多谢这么多年还惦念琰儿身体,比自己这个父亲做得还要细致。
这话伴着似笑非笑,檀香杜鲁却是假装听不出话中的刺,仍是宽和地笑着,说:陛下言重,臣子本责。
羿琰坐在杜鲁身旁,垂着眸子。高台上夜风下看似弱不禁风的皇子,但风衣下挺直的背脊不曾松懈。
檀香杜鲁喝了杯清茶,又说:“臣私下听四殿下说起韩杰的事,也看了殿下还未呈上的奏疏,觉得还是有几分道理。孩子们长大了,尊师重道、同袍连心,也是有自己的判断,还有些身在北庭收集来的独到消息,陛下不妨看看,给些指点。您的雄才大略,终归是要传承在孩子们身上呀。”
说这话的时候,留在瓮城里的韩杰在马上远远地看着城墙上的众人,带着笑意,心中转着:没想到老河络你亲自来了,破了自己当年那个毒誓。这次是为了我、还是为了羿琰?或者,是为了望舒宫里那个故人吧……
他眼神又柔软下来,天还没黑透,月亮已升上半空,皎洁圆融。
真是漫长的一天啊,起伏跌宕,漫长得像是过了半生一样。
—
羿景恒展开常侍递上来的奏疏,行文如流水,柔顺温和里暗暗蕴着收敛的力量。虽然确是羿琰的笔迹,但羿景恒能猜出背后是谁在执笔。
同奏疏一起附上的,还有北庭军需辎营的账目、对阵海拉部的军情调遣记录、韩杰给前锋等各营的励军帖、北庭郡的一些公文信函。
“谢卿,陈卿,你们也看看。”他扬了扬手,常侍赶快过来,把奏疏递送到御史大夫和大理寺卿案上,又让小侍多掌了几扇琉璃灯。
御史大夫斟酌着措辞:“陛下,这上面确实有些信息和之前大理寺掌握的证据有所出入。您看,谨慎起见,此案是否需要再做斟酌?”
奏疏上的证据链匆忙间还不完善,但理论上已足够发回重审——只要承熙帝愿意。
羿景恒看着那一弯明月虚了虚眸子,他愿意么?
孩子们这一系列的布置应对,也可以算反应敏捷,滴水不漏,至少没留下明显的把柄,没把局势搞得难以收拾,承熙帝其实心下是认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