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吾王果然有圣君之资 (第1/2页)
br />
岳云略一沉思之后,问道:“岳小飞带领特战营如今在何处?”
旁边蓝梦婷连忙说道:“回禀王爷,岳小飞带领特战营五百人乘船走海路,已经于五日前从长江入海口直接前往扬州附近。”
“算算日程,刚好能够在扬州境内追上徐庆一行七千人马。”
“特战营组建时间太短,虽然都是高手,但是与大批军队野战的经验还是少了一些。”岳云嘴里面说着,略一沉思,提笔在身前桌案的宣纸上写了十六个字。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蓝梦婷伸长白皙修长的脖子看着岳云写的字,并且念出声来。
不等蓝梦婷琢磨这十六个字的意思,岳云墨迹吹干,将宣纸拿起递给蓝梦婷,并吩咐道:“派快船将这十六个字交给岳小飞,就说这是本王给他们特战营灭杀徐庆一行七千人制定的战术原则,只要他们能够领悟这游击战十六个字的精髓,并且灵活运用,再加上火药包的威力,就一定能够灭了徐庆的七千人马。”
“对了,再告诉岳小飞,徐庆既然没有被万俟楔和胡建东给炸死,后面行事肯定非常警惕,而且徐庆本人也是沙场经验丰富的大将,那七千人马也是强军,让他们千万不要轻敌。”
蓝梦婷小心翼翼的将宣纸卷起来放好,神色肃然的说道:“妾身这就安排人以最快的速度,将王爷的十六个字指示和王爷的提醒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岳小飞手中。”
说完,转身大步离去。
“王爷于相公和杜先生来了。”蓝梦婷刚走一会儿,门口的护卫恭敬禀报。
岳云眼睛一亮,说道:“让他们二人进来。”
……
“前几日让你们二人各自准备一篇在《天下新闻》报纸上以贺君署名发表的文章,都准备好了吧?”互相见过礼之后,岳云给于少秋、杜春风赐座,然后直接问起今日叫他们来的正事。
“老臣已经准备妥当,请王爷审定。”于少秋从袖中拿出一个卷轴,双手递给岳云。
杜春风也拿出一个薄册,双手呈上,恭敬说道:“王爷,卑职也准备好了。”
岳云伸手接过二人写的文章,仔细看了起来。
于少秋写的文章题目是《土地兼并之害》,整体包含三部分内容。
上篇是:“伪齐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远超宋廷之始……”
中篇是:“均今制度弛紊,疆理隳坏,恣人相吞,无复畔限……”
最后则是:“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而杜春风写的文章题目是《吾贺氏愿开先河以抑土地兼并之害》
“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
“宿豪大猾,横恣侵渔,致使百姓弃田宅,鬻子孙,荡然逋散,转徙就食,行者甚众……”
“望镇北王殿下令百官集议,参酌古今之官,凡所占田,约为条限……”
“今吾贺氏愿献出三万亩良田,用于官府试点、寻此顽疾良药……”
“不错,于相公和杜先生都是大才,本王得你二人相助,是本王之幸。”岳云仔细看过两篇文章之后,微微颔首,表示满意,顺便表扬一番,这是上位者能够始终抓住下面人心的基本操作。
于少秋和杜春风眼下勉强算是他的左膀右臂,从这两篇文章表达的意思来看,二人准确的领会了他的意图。
“杜先生等会儿带着这两篇文章,亲自找朱松商议,署名为密州贺氏族长贺君,在明日《天下新闻》头版头条上先刊载于相公这篇文章,三天之后下一期头版头条上再以贺君署名刊载你这篇文章。”
杜春风连忙恭敬说道:“卑职明白。”
“本王想了一下,光是这两篇文章还不够。”岳云又吩咐道:“杜先生亲自负责,再找一些拥有田地至少千亩以上的地主乡绅,想办法以他们的名义再发表一些类似文章加以跟风,营造氛围。”
杜春风笑道:“卑职在写这篇文章时,也想到了这一点,刚才正准备给王爷禀报,这几日卑职已经准备了十几个小地主,威逼利诱之后已经说好。”
岳云微微颔首,表示满意,这等事情交给杜春风,的确不用担心。
岳云又对旁边于少秋说道:“于相公,本王让你寻找精通农耕之事的人才,此事做得如何了?”
于少秋恭敬说道,“老臣正要向王爷禀报,已经寻到七名精通农耕之事的人才。”
岳云眼睛一亮,惊喜道:“哦!这七人现在何处,带来见本王。”
“吾王果然有圣君之资。”于少秋见岳云对此事如此重视,心中暗赞一声,恭敬说道:“他们就在殿外,现在就可宣他们进来。”
岳云立刻喝道:“来人,宣殿外七人进来。”
看着下面人去叫人,杜春风略一犹豫说道:“王爷!卑职以为,以王爷之尊,如今又是日理万机,于相公寻找的这七名擅长农耕之人并无资格让王爷耗费时间亲自接见。”
岳云摇了摇头,说道:“三农之事关乎一切,是本王治下头等大事,不可不重视。”
关于藩国未来前景,岳云自然是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但苦于手中无人才,只能一边布局,一边挖掘寻找能够做事的人。
在岳云的战略布局中,三农之事是基础。
粮食安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则就算他将商贸搞得再发达,一旦与宋国朝廷、北边的金国开战,就算有再多的钱,粮路也会立刻被切断。
更何况连百姓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前线打仗,后方岂能稳定,更别说发动战争所耗费粮草之巨,岳云岂能不知。
但如今百分之九十九的土地在勋贵、官员和豪强、地主们手中掌控,大半农民是这些人的佃农。
所以,按照岳云的计划,先必须解决此事。
但此事注定不能以快刀斩乱麻,只能威逼和利诱同策图之。
岳云吩咐国务府农事部的人做过一个治下六州一府关于几种主粮的亩产调研,拿出了一个报告。
发现这年头粮食收成一家与一家之间相差很明显,一地与一地之间相差都很明显,更别说这其中能够改良的地方还有很多。
会务农的、掌握了其中一些诀窍的,每亩地产粮就多。
懂得培养优良种子的,种出来的粮食产量就多。
知道育肥农田,将下等田逐渐培育成上等田的,粮食越种产量越多。
而这年头人们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喜欢将自己的技艺秘而不宣,当成传家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