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官商勾结 (第1/2页)
留着体面。
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临死前莫要乱说。
譬如苏六知道天牢许多秘密,屈打成招、杀良冒功、贩卖死囚等等,或许会受不了抄家灭族的压力,选择向朝廷举报,以功抵罪。
不过苏六是牢里的老人,清楚知道狱卒的手段。
当真不愿意体面的走,那就有人帮他体面!
天牢如此阴暗潮湿,待了十几年的苏六,因为水土不服暴毙,简直太合理了。
“还有件事。”
王差拨说道:“苏六进去了,以后谁负责送饭?”
狱卒们眉头微皱,谁都不愿意接手这个活儿。
送饭狱卒不止地位低,分润的银子也少,而且每天三顿不能歇着,比起大多时候耍钱的巡逻、审讯狱卒待遇差远了。
王差拨提醒道:“当真没人干,上面定会招个新人。”
外面有大把的人想在天牢当值,进来了就端上铁饭碗,几代人吃喝不愁。然而牢中多个狱卒,非但摸不清底细、脾气,还会摊薄分润银子!
李平安见众人犹豫,出声说道:“先前帮着苏六送过几日,也算是熟手,我来负责送饭吧。”
王差拨惊讶道:“李爷,不是开玩笑?”
“送饭也不错。”
李平安说的是真心话,随着读书越多,越是知道获得与付出总是等价。
送饭看似辛苦繁琐,却也有相应好处,不必为牢里安全负责。
无论是凶犯越狱,还是贼人劫天牢,巡逻狱卒都得抄刀子拼命,否则会追究失职之罪。
送饭狱卒什么都不用管,躲起来保住小命就行。
李平安眼中,天大地大,都不如保命大!
“那就由李爷送饭。”
王差拨疑惑道:“别人都是向上爬,李爷怎么向下出溜,凭白浪费了家传绝技?”
李平安笑着说道:“我就是去送饭,别人还得叫声爷!”
“那是。”
王差拨恍然明悟,人家的地位与干什么无关,靠的是拳头足够硬。
临近晌午。
李平安去廨房寻陈书吏,询问了上缴月钱的牢房号,以及馒头米饭肉菜酒水的价格。
一碗白米饭十两,一碟肉菜二十两,一壶劣酒三十两……
这是零售价格,月钱则是包月价格,相对便宜了不少。
其中最便宜的包月才十两,吃的也是陈米稀粥,不过能额外来一碗。最贵的天天米饭肉菜,一旬喝壶酒,月钱五百两。
这一档暂时没人购买,属实有些黑心!
李平安粗略估算,每月只犯人吃饭赚的银子,就超过了三千两。
成本,连十一都没有!
来到伙房。
厨子马齐已经做好了午饭,听说李平安负责送饭,脸上露出几分不自然。
“李爷,您以后多担待。”
马齐接管伙房半年多,仗着是马校尉的远房亲戚,将原本就克扣的伙食,又狠狠的刮了层油水,数十人吃饭的大锅就放一勺陈米。
为了让米汤看着有颜色,在锅里放几大捧树叶,熬烂了就成了菜粥!
“这粥太稀了,犯人吃久了会出问题。”
李平安沉吟片刻后说道:“这么做也赚不到几个钱,你去寻个开米铺的亲戚,将陈米价高个二三成卖给伙房,赚钱又多又稳当。”
马齐听着靠谱,旋即又苦着脸说道。
“不瞒李爷,我以前就在村里种田,托了三叔的关系来伙房做饭,哪有开米铺的亲戚……”
李平安眉头一挑,按捺心中疑惑,说道:“南城有家魏氏米行,经常有大量陈米出售。”
胖厨子在伙房待了一辈子,对京城所有米铺了如指掌,他说魏氏米行的陈米量大便宜,几乎垄断了整个南城的生意。
“至于亲戚么……只要你打着天牢伙房采买的名头,与米铺掌柜多说说话,很快就成了亲戚,比亲兄弟还亲!”
马齐听的目瞪口呆:“亲戚还能这么认?”
“你能让人赚钱,遍地都是亲戚。”
李平安拎着饭桶去天牢,临走前叮嘱道:“晚上记得多放米,按照以前的标准,十勺。”
马齐连连点头,表示记得了。
“明儿我就去认亲戚,犯人榨不出几两油,还是得赚朝廷的银子。”
……
从甲字狱开始,李平安熟练的送饭。
武道修行有成,手上力道更稳更准,勺子在桶里捞出来的米粒都有数。
甲字狱犯人只有十来个,都是徐青案相关人员。
兵部尚书入狱,官迷万司狱没有特殊吩咐,显然这些人下场不妙。
犯人瞅了瞅破碗里的稀粥,也能猜到自己罪责难逃,有的高呼臣冤枉,有的痛骂元武帝昏君,还有人选择绝食等死!
甲十二狱。
李平安刚刚将稀粥倒进去,犯人竟然爬过来,端起破碗泼了出来。
米粒儿菜叶洒了一身,酸哄哄的味道呛鼻子。
“昏君,狗皇帝……”
犯人声音沙哑苍老:“我宁饿死,也不吃大雍的饭!”
李平安仔细辨认犯人模样,与十几年前的徐青有五六分相似,头发已经全白,脸上遍布褶皱。
当年徐青坐监,为了活命舍不得浪费一粒米,洒地上的都会吃干净。
现在却将牢饭扔了,显然知道自己死定了!
李平安默不作声的擦了饭汤,心中没有任何怨气,反而有些可怜徐青,“诛九族”听起来轻飘飘三个字,背后却是男女老幼上千条人命。
这些年徐青当官,在民间名声不错。
听那些入狱的犯官讲,徐青是朝中少数,不为张嵩拉拢的六部大员。
传闻徐青为了整肃军纪,在朝堂上数次顶撞张嵩,强行拿下了不少喝兵血的军官,一扫大雍军中疲懒、贪墨的风气。
“或许这就是诛九族的原因吧!”
李平安心中暗自猜测,元武帝故意扶持徐青用于平衡朝堂,奈何与张嵩斗争失败。
徐青仍然喋喋不休的唾骂:“昏君,后世史书定会口诛笔伐,我则名留青史,以证狗皇帝昏庸暴戾……”
翻来覆去就是狗皇帝、昏君几个词,连个“娘希匹”都不会,远远比不过村妇骂街。
李平安将徐青记下,等几百年后翻看史书,看有没有留下记载。
理论上很有可能,徐青本就是少有的三元及第,经历两次大起大落,最后落得九族尽诛,正好新朝可以借此抹黑前朝。
改写史书泼前朝脏水,是新朝迅速获得“法理”“人心”“天命”的手段。
“可惜没能三起三落,那样在史书上就能写个列传了!”
……
乙字狱的犯人就欢快许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